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宣布,明年四月將消費稅由現行百分之五調高為百分之八,為日本十七年來首次調高消費稅,被視為安倍上任以來最大政治豪賭。
日本政府債務餘額占GDP的比重逼近百分之兩百五十,高居已開發國家之首,比希臘還嚴重,日本的財政改革刻不容緩。安倍在記者會中指出,「增稅是挽救國債危機的必要手段,消費稅於明年四月調高至百分之八,預定二○一五年十月進一步調高至百分之十。」
在景氣復甦之際,調高消費稅是一招險棋,最怕摧毀略見起色的消費需求;過去有多位首相企圖以調高消費稅的方式增加稅收,但都落得失敗下場,也因此使調高消費稅成為日本政壇上的禁忌。
日本自一九八四年開徵消費稅,一九九七年首相橋本龍太郎將消費稅率由百分之三調高為百分之五。不巧的是,當年碰上亞洲金融風暴,增稅的結果使得消費緊縮,經濟更加低迷;橋本的支持率由五成以上暴跌至三成以下,最後狼狽下台。
然而,隨著國債包袱日益沉重,人口老化且社福成本大增;日本的財政改革已不能再拖延。相較於歐美各國的消費稅,平均達百分之二十的水準,日本消費稅率僅百分之五,確實有調整空間。二○一○年,首相菅直人口頭暗示要調高消費稅,馬上引發外界強烈批評,結果讓民主黨在國會改選中失去參院多數的優勢。
這一次,安倍挾著百分之六十五的高支持率,宣布調高消費稅,能否改寫歷史?日本央行公布第三季短觀報告指出,日本大企業對經濟前景信心明顯增強,製造業景氣指數第三季上揚,升至五年多來高點。安倍射出的二支箭,超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使得日圓大貶,日股大漲,初步營造了良好的增稅環境。
相較於先前橋本龍太郎因調高消費稅,最後失去政權的命運;這回安倍似乎幸運多了。
有備而來的安倍,同時祭出胡蘿蔔與棍棒,加稅之際,同時祭出五兆日圓振興方案做為配套措施,以降低對經濟的負面衝擊。並計畫削減企業稅;為鼓勵企業投資,為員工加薪,也將給予減稅優惠。
自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安倍上任以來,安倍經濟學幾乎成為顯學,各國經濟學家褒貶不一。被封為「日圓先生」的日本前大藏省財務官原英資,先前對安倍經濟學並不看好,擔心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引發「安倍泡沫」;不過,日前他到台北演講,改口大讚安倍的經濟三箭,並預期日本今年經濟成長率上看百分之二點五,在已開發國家中,算是非常好的成績。
債台高築的困境下,安倍啟動財政改革工程,展現破釜沉舟的決心。反觀台灣,面臨稅收不足且債務餘額逼近舉債上限的危機,消費稅率也與日本同樣處於百分之五的低水準,但政府動輒得咎,不敢有任何加稅的計畫,財政改革更是遙遙無期。
如果經濟失落二十年的日本,尚能透過調高消費稅而重新再起,台灣在財政政策上要如何改革,不是很明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