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蕭萬長代表我國參加今年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和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進行了一場「蕭習會」,為兩岸發展帶來正向的訊息;同時也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國國務卿柯瑞等會面,把我方和其他國家簽定經濟協議的訊息轉達給這些國家。
蕭萬長也提出了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二十年來亞太經合會日益成長茁壯,各國紛紛衝刺經濟自由化,台灣卻只想參加國際組織,沒有參加目標。各國領袖最常提到的就是「自由化」、「開放性」、「包含性」,他說:「我覺得我們很可惜,對國際社會關心不夠。」
今年APEC年會,我代表團利用機會和大陸進行了一場「蕭習會」,雙方雖然行禮如儀,但是延續兩岸從「連胡會」以來政治接觸的勢頭,已然標示了兩岸經濟與政治逐漸平衡發展的態勢。這次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以幕僚身分隨行,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順勢見面」,並以對方的官銜互稱,一般解讀這是兩岸互不否認治權的象徵,而且習近平也提到今後「雙方主管部門負責人也可以見面交換意見」。
APEC年會提供兩岸政治會面的平台,「連胡會」、「蕭習會」,甚至是「王張會」,對於兩岸議題,尤其是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議題,我方都是透過這個平台向大陸釋出明確訊息,而大陸也對我方做出善意回應。
APEC年會本身就是國際經濟組織,蕭萬長表示,APEC成員對經濟自由開放的決心和信心讓他很感動。他舉例,越南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東南亞國協(ASEAN),同時也是APEC成員,南韓早已和美國、歐盟、東協等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日本首相安倍在會中也強調經濟要往前走,各國都積極拚經濟,台灣實在不應僅在原地踏步。
為避免被邊緣化,我方原先設定要積極參加國際區域經濟組織或雙邊協定,有些已經進行,有些還在協商,更大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則需要創造更多的條件。台灣已經和紐西蘭簽定「台紐經濟合作協定」;和新加坡的「台星經濟伙伴協議」也已經談妥;和美國、日本也都進行雙邊投資協定的協商。但是台灣想要加入TPP或ASEAN則需要更多的努力。
蕭萬長的憂心正是台灣當前的盲點,台灣想要加入國際組織,國際間都是講開放和自由化;但是我們的農業、工商服務業都不願意對外開放,甚至動輒走上街頭抗爭,而政黨更是與民粹結合藉機造勢,使得台灣採取閉關自守政策,無法和國際接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台灣方面正在百般阻撓。
APEC年會我方雖然無法由國家領導人出席,但由於大陸釋出的善意讓台灣得以領袖代表人的形式出席。在這個場域中,我方得以和國際領袖會面。如這次蕭萬長和安倍以及李顯龍的會面都有顯著的成果,APEC可以說是台灣邁向國際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