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潛(692-749),字孝通、季通,荊南人(今湖北省江陵市,又說是江西南康人)。複姓綦毋源自春秋戰國時晉國綦毋張,是該姓可考始祖;另說源於匈奴鮮卑族姓譯音。
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綦毋潛與儲光羲同榜進士,職終著作郎。開元二十一年,儲光羲辭歸,綦毋潛亦隱居。與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高適、韋應物友甚,如王維有詩〈送綦毋祕書棄官還江東〉:「明時久不達,棄置與君同。天命無怨色,人生有素風。」讚其不忮不求。二者知音對稱,詩友之情朗朗。
殷璠《河岳英靈集》云綦毋潛「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寫方外之情」;《贛州府志》云:「盛唐時,江右詩人唯潛最著」;嚴羽《浪滄詩話》以王維諸人與綦毋潛「皆大名家」。
見〈春泛若耶溪〉:「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後。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
若耶溪在浙江紹興東南,今名平水江,傳春秋戰國越女西施浣紗於此。若耶是產銅煉劍處,《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載,相劍者薛燭進言越王句踐,後歐冶子煉劍:「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溪,涸而出銅……歐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春泛若耶溪〉首以幽隱自處,孤情單適,隨偶而遇,當是隱居之作;續以晚風拂船,輕盪清幽勝境春花溪口。正因為「無斷絕」而能「吹行舟」,「隨所偶」而能「入溪口」,春景漫漫,穿越時光;繼以時間中景致換片,夜晚舟西,抬望南天星宿,輕舟過山而再隔一山。溪霧瀰漫,月灑如反行,靜美在行人眉首;末以人生如霧迷走,願伴若耶溪持竿釣隱,使幽意不絕。
此若耶溪春泛夜景詩,清而不空,天然雋美,在泛舟中曲折人生,迷離倘恍,卻輕盈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