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讀張愛玲】母愛這大題目,上面做了太多濫調文章

劉鋒杰 |2013.10.06
1519觀看次
字級

母愛這大題目,像一切大題目一樣,上面做了太多的濫調文章……其實有些感情是,如果時時把它戲劇化,就光剩下戲劇了;母愛尤其是。

──〈談跳舞〉

張愛玲對於提倡母愛,持保留意見。在她看來,提倡母愛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男人提倡母愛,張愛玲沒有說明這種提倡的意圖在哪裡。據我們看來,男人提倡母愛,是想渴望得到安慰,有時候也很狡黠,是想討好女人,讓女人得到安慰,以便心甘情願地為男人服務,因為女人得到了一個崇拜者,往往就乖乖地聽信崇拜者的。

一類是女人提倡母愛,因自己地位身分引不起男人注意,只有拿出母愛來壓迫,炫耀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職業,因為連最偉大的男人,也是母親所生,除了母親以外,再沒有偉大的人了。

張愛玲常常在文章中提到戲劇。她的所謂戲劇化,是指舞台上的表演是虛擬而不真實的。張愛玲將母愛的表現稱為戲劇化,是認為過分表現母愛,將虛化母愛,恰恰使得母愛喪失了。剩下的只是戲劇,指的就是剩下的即是不真實。

過分鼓吹什麼天然的母性、無微不至的關懷等等,可能是張愛玲所不喜歡的。張愛玲曾告訴讀者,父母離婚後的孩子未必不快樂,意在表明沒有母愛,孩子的生活也可以正常延續。

有人可能將張愛玲的此段評價與她對母親的回憶聯繫起來,以為這是張愛玲缺失母愛造成了她對母愛的輕慢,我們不這樣看。

張愛玲與自己的母親之間,雖然表面看來沒親密關係,但不要忘了,後來在談到母親時,她還是有些驕傲的,在《對照記》中說母親是「踏著這雙三寸金蓮橫跨兩個時代,她在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至少比我姑姑滑得好。」母親送她上學讀書,母親自己出洋、離婚、求獨立,對於張愛玲的成長,應該是有積極的影響。

張愛玲需要的母愛是實實在在的,那些寫在紙上、演在戲劇中的熱烈誇張、難免失真的母愛,恐怕是她不能接受,也不願承受。

張愛玲要母愛,也要獨立。

(摘錄自龍圖騰文化《張愛玲一百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