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人生10-體現天人合一的建築哲人伊東豊雄 楊慧莉 |2013.10.05 語音朗讀 39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伊東豊雄所設計的台大社科院圖書館,也加進了自然元素,一根根的柱子就像一棵棵大樹。圖/伊東豊雄事務所提供台北文創大樓外觀有著流動線條,與旁邊的樹木相映成趣。室內風格既時尚又古樸,人文又科技。 圖/小光伊東豊雄設計的日本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讓人宛如置身洞窟中,在大自然光影中享受閱讀樂趣。 圖/陳宛茜伊東豊雄身後即為「台北文創大樓」的設計藍圖。圖/陳立凱 台北近來又多了一個新景點:台北文創大樓。這是一棟外觀有著流動線條的建築。走進建築裡,除了感受其流暢的動線,還會發現室內風格既時尚又古樸,既人文又科技。大樓的設計者是日本國寶級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在其漫長的建築生涯中,伊東的設計始終不拘一格,卻總是令人耳目一新,並展現建築與時並進的新風貌。今年三月,這位建築設計界的長青樹終於眾望所歸地獲頒象徵建築學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克建築獎,肯定了其建築成就和對建築界的特殊貢獻。 建築生涯 從日本建築師到國際級大師 伊東豊雄(1941-),生於南韓首爾,兩歲時隨家人搬回日本,初三時舉家遷至東京。他的祖父從事木材經銷,父親喜歡幫朋友繪製房屋平面圖。不過,中學時期的伊東,建築因子尚未萌發,當時只熱中棒球,念東京大學時,轉而愛上建築學,也漸顯天分,以上野公園的重建方案為題的畢業作品還贏得東京大學最高獎。 師承菊竹 大學畢業後,伊東就職於菊竹建築事務所。事務所負責人菊竹清訓,與其說是老闆,其實更像一位良師,他不僅掌控員工工作進度,更於年輕建築師的設計理念上提供思想啟迪。 當時在事務所工作時,伊東上呈給菊竹的設計方案,如果是從腦子出發的,一定會被退回;但如果是用心出發的,則會被接受,這讓他往後在完成任何企畫後,總會先問自己:「你真的打從心裡喜歡這個方案嗎?」 這段經歷讓伊東受益匪淺,因為他從菊竹建築師那裡學到:「建築不是邏輯,也不是腦中思考的事物,而是用全身思考的事物;當我明白這個道理時,才真正體會到建築的趣味。」 自立門戶 一九七一年,伊東於東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原名為「城市機器人」,後更名為「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至今已四十多個年頭,作品涵蓋住宅、圖書館、公園、劇院、商場、展覽館等類型建築。他善用玻璃、輕型鋼結構、多孔鋁板等材質,營造一種輕盈、通透和詩意的美感。 伊東以一九七六年為姐姐設計的中野本町之家(也叫「白色U型屋」),在日本漸漸打響名號,一九八六年的「風之塔」則將他推向國際舞台,名列當代建築師之一。這件作為日本橫濱線地下街通風口的作品,會隨著噪音和風速而改變夜間照明,深具巧思和科技感,於二○○六年獲頒英國國家建築師協會大獎,被視為上個世紀九○年代重要建築之一。 走向國際 進入二十一世紀,伊東於二○○一年設計了仙台媒體中心,又進一步推升自己的聲望。這件作品於外觀上大膽採用透明的玻璃拼接,能一眼看到內部海草般不規則的管狀梁柱,整個設計就有如一座夢幻的水族箱,被媒體視為「軟建築」的代表作,並讓伊東在二○○二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獲頒終身成就金獅獎。 至此,伊東已是國際級的建築大師,作品廣受其他國家青睞,受邀為多國設計,如二○○二年的倫敦蛇形藝廊展示館設計即出自其手。台灣也有他的設計作品:台中大都會歌劇院、高雄二○○九年世運會的主場館、今年五月開始營運的松菸「台北文創大樓」,以及於同月落成的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館。 提攜後進 前年,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開幕。它是日本首座建築師個人博物館,裡頭兼具展覽和培育年輕建築師的功能。此外,伊東還往下扎根,在東京成立兒童建築私塾,讓日本下一代從小就培養正確的建築觀。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已影響許多後生晚輩,其中不乏知名設計師,包括比他早先一步拿到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妹島和世。妹島即來自伊東豊雄的建築事務所。 今年三月,伊東終於榮獲遲來的建築桂冠。評審將他喻為「永恆建築的締造者」,且讚賞他「大膽開闢新的路徑」,可謂對伊東歷久彌新的建築表現做了最佳註解。 建築理念 服膺自然原則 伊東發跡於現代主義當道的年代,他的建築雖曾帶有現代主義理性線條,卻極早與現代主義脫鉤,甚至建立起與現代主義背道而馳的建築理念:建築要與每塊基地獨特的自然特徵統一起來,要以生活為基礎。 關注情感需求 因此,伊東的建築極富人味。這也呼應他早先從菊竹那裡學到的「從心出發」的理念。他的成名作「中野本町之家」即建立在這樣的心念上。他的姐姐當時喪偶,與女兒相依為命,他用一個U型走廊連接母女房間,而正中央有個開闊的庭院,他想用這樣的設計幫助她們走出傷痛。 關注居住者情感需求,一直是伊東建築生涯中秉持的信念。多年後當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發生,伊東在災後參與建造「大眾之家」時,依然是先傾聽災民的心聲,再打造出符合民眾需求的住屋。 加進自然元素 除了在乎居住者的情感需求,伊東也重視建築與環境的關係。比方說,他在幫東京的義大利精品店Tod's旗艦店設計店面時,店址旁的一棵榆樹觸動了他的靈感,結果一棟外觀像一棵正在搖擺的榆樹的七層店面拔地而起,在擁擠的都會街道上顯眼,卻不突兀,而且與周遭景觀相得益彰。 除了於建築外觀上借用自然概念,伊東也會刻意讓「自然」走進建築裡。他所設計的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就讓人宛如置身洞窟中,在大自然光影中享受閱讀樂趣。這座於二○○七年竣工的圖書館也切合伊東多年來的心念:拉近建築與所處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融入自然環境 不過,在伊東眾多知名作品裡,最能體現他對建築的中心思想的,應屬多年前他曾居住過、後來又重建於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的「銀色小屋」。這件作品呼應周遭輕鬆氛圍,在設計時放棄傳統混凝土,而用纖維、穿孔鋁板等材質組成七個功能各異的拱頂式獨立小屋,其特色在於可快速搭建和拆除,而且對環境的破壞幾乎微乎其微,符合伊東依自然環境而建的建築理念。 對伊東來說,人與建築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作為建築師,他的任務就是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雙方的關係和諧,而非對立,甚至在「思考建築的幾何學時,想辦法將建築納入自然」。 大師風範 打破慣例 引領潮流 在品牌形象取勝、風格掛帥的今日,伊東作為國際級大師的風格又是什麼呢? 答案是,沒有風格! 流變的風格 事實上,伊東除了很會設計,還擅長否定自己的風格。伊東進入建築行業時,日本設計界呈現一種莫衷一是的退化態勢,正是伊東建立個人風格的大好時機,可惜他討厭一成不變。 但這並非因喜新厭舊的心理作祟,而是伊東每當完成一件作品,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便決定重新來過。因此,伊東的建築多變,每一次的設計都是對前次風格的突破和超越。今年的普利茲克建築獎頒獎詞中,評審便以「創新」來概括伊東豊雄的作品。 然而,作為一個向自然靠攏的建築哲人,用「流變」來界定他的建築風格,可能更貼近。他曾表示:自然界極其複雜而多變,其系統是流動的,但建築總會受到社會各種因素制約,而他的建築使命便是「擺脫社會制約,讓空間更舒適些」。 人不可逆天 另外,在全球化、西方文化霸權主義仍盛行的今日,作為一個國際級大師,伊東也從不屈從於外來文化。除了懂得在自己的文化中發現東方建築美,伊東作為一個不斷思考建築本質的哲人,從上個世紀就建立起與西方主流思想不同的建築觀。 西方世界自從中世紀封建制度解體以來,個人意識漸漸抬頭,跟群體和土地的關係卻變得愈來愈遠,到了資本經濟時代,凡事以人為中心,甚至將「人」提升到一個無以復加的高度,於是「人定勝天」的思維大行其道,自然界成了人類欲征服的對象。 因此,為了彰顯人類的尊貴,西方建築界向來流行紀念碑式的大型建築,建築本身不僅要可長可久,而且要氣派非凡,但也相對顯得厚實笨重,有與周遭環境互別苗頭的氣勢。 相反地,伊東從一開始入行,就認定建築依附自然環境而存在的理念,他於一九八四年就為自己和家人建造了「銀色小屋」——一個隨拆隨建、對環境友善的屋子。對伊東而言,建築不是長久的存在,而只是於有效時間內發揮功用的暫時物。 最夯建築觀 伊東上個世紀即已大致成形的建築觀,固然部分是因應日本天災頻仍的地域環境而生,不過卻充滿了先見之明。他的建築觀雖在環保意識尚未抬頭的上個世紀被漠視了,如今卻成為主流,因為人類不能再為所欲為,為了一己私欲,恣意破壞環境,造成大自然的反撲。 面對能源短缺、全球氣候變遷和日本核災,伊東仍持續思索人類建築未來的發展,不過他已大致理出一個方向:「二十一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並能與社會相互協調。」 於此,不得不讓人佩服伊東的真知灼見。而走進台北文創大樓,除了感受到自然流暢的設計風格,二樓的「手作」體驗營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看來,人類未來不僅要與大自然和睦相處,還得解放自己的身體,除了動腦,還要多「動手」。思及此,就不難理解何以這棟大樓要由擅長「全身思考」的伊東豊雄來設計了。 前一篇文章 體壇人生2 戰勝自我的不老球后 小威 下一篇文章 藝文人生11 --天馬行空的建築魔術師法蘭克‧蓋瑞 熱門新聞 01【詩】追光者2025.09.0802【詩】蠟燭2025.09.1203【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4【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⑳2025.09.0709【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2025.09.0710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2025.09.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45 社會心理學家】帕拉米思 帶你擺脫憤怒的負面挾持【趨勢人物102】納米比亞經濟功臣姆紐佩 另闢「潔」徑 拯救失業率【Herstory99】婦產科醫師海梅‧西曼: 舉重練肌 延年益壽【Herstory98】肯亞社企家恩吉魯 志在餵飽全非洲兒童 作者其他文章【風雲人物39】奇克、柴克與彼得 樂天反戰敬生命【趨勢人物56】社會企業家 柯汪 致力發展綠氫 力抗氣候變遷【風雲人物38】烏克蘭軍醫塔伊拉 歷劫歸來 控俄行【Herstory83】義大利國寶級女星貝魯奇 歷久彌新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