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獲衛生福利部表揚防疫個人獎的國衛院副研究員杜鴻運,投入肺結核的檢驗及基礎研究逾二十年,他和研究團隊,找到原住民與漢人結核菌型別,分別是荷蘭株及北京株,最新發現台灣南部患者感染東非株,並於國際發表。
杜鴻運的研究團隊在北部、南部與東部進行結核病研究時發現,東部或原住民感染結核病比一般人高出二、三倍,究其原因可能是醫療資源缺乏,不過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結核菌株不同。
他說,在華人社會,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與新加坡的結核病患的型別是「北京株」,不過,原住民以感染「荷蘭株」為主。
荷蘭株是歐洲菌株,為何會在台灣原住民結核病患身上?他說,之前曾多次與國際討論,推論可能是十七世紀時,荷蘭人殖民台灣,彼此維繫良好關係,可能這樣傳到原住民。
他說,進行北部研究時,二十到三十歲已百分之九十九施打過卡介苗疫苗,但後來感染結核病的患者進行分析了解,發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北京株,此外,荷蘭也曾進行亞洲研究發現,卡介苗對於亞洲或華人的保護力差。
杜鴻運說,卡介苗疫苗研發與製作是以歐洲菌株為主,而多年研究發現華人主要是感染北京株,因此研究團隊正發展重組疫苗與新型次單位結核疫苗,減低復發的風險,目前已完成美國正式專利審查的申請。
杜鴻運說,在台灣除了有北京株、荷蘭株外,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是在南部結核病患者身上發現「東非株」,目前還在研究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