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849-911),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光啟三年進士,歷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與許棠、任濤、張擯、李棲遠、張喬、喻坦之、周繇、溫憲、李昌符等人唱和,號「芳林十哲」(又有「咸通十哲」之稱,實為十二人)。
有詩〈鷓鴣〉:「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故人稱「鄭鷓鴣」。時鄭谷深隱江西宜春仰山,衡嶽沙門詩僧齊己以〈早梅〉拜教,鄭谷改詩「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為「一枝開」,故又名鄭谷為「一字師」。乾寧三年,鄭谷隨昭宗避難華州,寓雲台道舍,自賦集為《雲台編》。
見〈海棠〉:「春風用意勻顏色,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嬌嬈全在欲開時。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首聯以春風刻意拂上輕勻顏色成為銷魂美景,乃有對酒賦詩之樂。「用意」誌以海棠形神,「勻」字如點染胭脂美感,「銷」情而不能消,遂以酒「觴」與賦「詩」狀情;頷聯以海棠新惹晶翠,輕塵初滌,嬌嬈願放,葉潔瓣豔。「新著雨」開啟空靈花情,「欲開時」調和千丰萬姿。
頸聯對應海棠美姿,勤勞女子莫愁閱賞海棠而疏懶梳妝,畫家梁廣驚呼海棠儷影而遲不憑繪。「莫愁」傳為南齊洛陽女子,雖貧仍勤,濟難為樂。「梁廣」為唐代畫師,工花鳥;末聯以日日飲酒賦詩,流連無返,賞玩不夠,更羨蝴蝶依賴海棠之會。
見〈菊〉自喻託志:「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詠菊不實寫菊,卻又貌菊形菊。詩以王孫公子勿將野草「蓬蒿」與菊相評,菊貌非高雅,有其品格,是對高門世族的蔑視。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登高賞菊,鬢飾菊花,以傳統中菊地位尊高,品高性潔;後二句以秋菊含露,晶瑩幽明,款款浮香,掠池漲岸;末以菊品絕不與寄生植物瓦松相抗,唐崔融〈瓦松賦〉:「瓦松者,產於屋霤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非雲深之木,依瓦而生,用途有限。菊花品格高雅,無私獻香,氣節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