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讀張愛玲】人生不是賭氣的事

劉鋒杰 |2013.09.29
2044觀看次
字級

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國婦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實際上女人總是低的,氣憤也無用,人生不是賭氣的事。──〈羅蘭觀感〉

不少時候,從女性主義或女權主義的視角來概括張愛玲的思想與行動,我們有點搖擺。

我們想用女性主義者來稱呼她,也感到不太貼切。這不是因為張愛玲不維護女人的權利,而是她在談到女性時,往往態度平和,缺乏與男人一爭高下的女權姿態。甚至還說過女人用丈夫的錢是一種快樂,引得女性主義者很不痛快,將她視為寄養在男人權力之下的小女人。

但無論從張愛玲的行事、思想、氣質、性格、藝術等方面綜合地看,她卻不像小女人,需要別人的呵護。說張愛玲需要思想,我們認同,她好像是為思想而生。

我們認為張愛玲是一個平和的女性主義者。只用女性來形容她,會忽略她的思想中所潛藏的豐厚女性主義觀念,她實際上否定了男權社會存在的合理性,例如主張由女人來治理國家就是一例。

但張愛玲絕對不是一個革命論者,要用女人的革命來推翻男權社會;倒是有點風水輪流轉的思想,當男權社會實在維持不下去了,張愛玲是主張讓女人來治理的,說不定還會出現一個新局面。

如此一來,張愛玲有意提高女人的地位與權利,卻想平和地達到目的,並且時刻不忘女人與男人之間到底存在一種性別的差異。

承認這種差異,女人不會吃多大的虧,男人也不會占到太大的便宜。所以,張愛玲在中國女性主義曾經高漲的五四背景下,才會說出與此有些矛盾甚至衝突的話來。

她承認了女人的當前地位不高,希望她們不要生氣,不要像蘇青那樣總是很氣憤。張愛玲甚至可以審美化地對待女人身分,所以又說:「日本女人有意養成一種低卑的美,像古詩裡的『伸腰常跪拜,問客平安不?』」

日本女人對自身卑微的現實似乎是順受而後迎合的,她們的低卑「溫厚光致,有絹畫的畫意,低是低的,低得泰然。」性別的差異帶來的性別之美,張愛玲是坦然接受的。

張愛玲接受了女人卑微的現實,卻不是一個屈服於男權的投降者。

(摘錄自龍圖騰文化《張愛玲一百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