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溫暖和熙九十作家赤子林良 周慧珠 |2013.09.29 語音朗讀 13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永遠的孩子 八十篇散文林良爺爺細說 ──他是這樣長大的! 作者:林良繪者:子敏 出版社:國語日報林良布袋戲團、台大學生手語演唱社團一起為林良先生祝壽。 年逾九十的「小太陽」林良先生,對知識如飢如渴,讀了一大堆書。固定比較喜歡讀文學史、歷史、心理學、語言學,是出於專業研究、追求知識的動機。現在年紀大了,好奇的因素居多,新出版的書一定會找來看,例如有一陣子大家都在看余秋雨的作品,他覺得好奇而看;讀《哈利波特》,完全是因為大家都被吸引了,因而引起閱讀興趣;也因為這分好奇心,讓他未曾脫離現今社會。 年輕時閱讀,抱有想了解許許多多事情的心情,閱讀成為一種探索,尤其是歷史類的書,例如宋、唐王朝是如何成立等等,就這麼不斷地探索—滿足、探索—滿足;讀文學作品也是想知道作家到底在說些什麼。 具體來說,林良先生的閱讀方向有: 一、找答案的閱讀,例如為了寫和金魚有關的故事,而在叢書堆裡尋找金魚的知識。 二、好奇的閱讀。 三、佩服某人思想,同時希望親近作者的思想。 四、回憶的閱讀,讀從前看過的書。 五、朋友督責閱讀的書,例如為了寫書評、推薦等等。 林良說,對兒童文學的限制不要太嚴格,只要能引領孩子從事想像活動,也是相當有趣的;他的另一種感想是,當孩子真是幸福,悠遊閱讀之中,完全可以不必特別考慮書的價值。 書房書的歸處 林良認為「書房」是個十分個人的空間,他每一進入,待上四到五個小時是很平常的事,除非家人有事叫喚,否則總是很專心地在裡頭思考、閱讀,甚至休息,並不一定坐在書桌前寫作,只有規畫完成才會伏案書寫。 以書房為核心,許多書往往會氾濫溢出書房之外,而擴充到其他的房間。林良以為:「因為送書的朋友都是作家、編輯或出版社,書對我來說也代表著友誼,所以只進不出,絕不轉送或者丟棄,寧可收藏著。我這兒就是書的歸處。」 屋裡的書早已堆積成山、氾濫如海,往往為了找資料,明明知道那本書就在那兒,卻是鎮壓在書山之下,若要勉強抽出,恐怕是牽一髮而動千鈞,更有書山崩塌之虞,因此林良只好再去買一本。」 與電子書無緣 在充滿書香的書房裡,並不見現代閱讀、寫作工具——電腦,關於時下風行的電子書、網路閱讀,林良先生含蓄溫婉地說:「一篇文章的質量與作者付出的心血成正比,如果,匆匆忙忙瀏覽,所見的都是浮光掠影,這與喜愛閱讀者與文字間的親密關係大不相同。」 此外,提到用電腦寫作,長年浸淫在執筆書寫樂趣的林良先生說起「寫作節奏」的問題,他認為大多數人一打開電腦,手指就想跳舞,受到這種「電腦寫作節奏的控制」,而無法享受「擱筆沉思」的興味,乃至於再三咀嚼而後定稿的心情。 林先生說:「我形容自己是『活到老,寫到老』,表面上說的好像是要發揚一種「力行」的精神,其實不是。這句話的深層意義是『工作和興趣的合一』,寫作是我的工作,同時也是我的興趣;寫作給我帶來的快樂,正是我工作的快樂。」 前一篇文章 【新聞眼】 林良爺爺 九十大壽慶生 下一篇文章 吳明益 大刀闊斧的溫柔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5【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6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7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10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兒童˙少年Young&Youth】 千川入江河 波瀾周回2014春天讀詩節——詩情畫意讀臺灣系列【書展回眸】 簡體館 文史藝術16000冊展售巨流河浩浩蕩蕩【逛書街】 史傳德書店 進駐精品服飾店 作者其他文章愛書人手札 道藝交參 畫禪一如 ──林谷芳《諸相非相:畫禪二》慧開法師:生死自在愛書人手札 古調新彈 歌猶好千川入江河 波瀾周回和平飲食 素食覺知同理心對萬物文.學.傳.燈 《現代文學》到《聯合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