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二座海水淡化廠大泉海水淡化廠(Tuasspring)之前正式啟用,斥資10億500萬新元(約新台幣241億2000萬元)完工的淡化廠,加上原先的新泉海水淡化廠(SingSpring),兩座海水淡化廠將可提供新加坡1/4的用水量。
新泉海水淡化廠每天約可淡化約3000萬加侖的水,大泉海水淡化廠一旦正式啟用,每天約可淡化7000萬加侖,兩個廠加起來1億加侖,差不多約是新加坡每天用水量4億加侖的1/4。新加坡政府期盼藉此逐漸達到供水自給自足的目標,改善缺水危機。
大泉海水淡化廠使用的是反向滲透技術,讓海水在壓力下可以持續流通,透過半透水的膜過濾海水。
目前可供電給大泉海水淡化廠的發電廠仍在建造中,預計年底完工,正式啟用的時間還不確定。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今年3月公布的50年水資源發展藍圖,預計到了2060年,淡化海水和新生水的產量,將提供新加坡25%和55%的用水量。
水在新加坡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前總理李光耀曾說:「在活命水面前,其他政策都得下跪」,新加坡現在約50%的水從馬來西亞進口,其餘來源包括雨水、海水淡化和再生水。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合約將在2061年到期,新加坡希望藉由發展新技術,以及建造水壩和蓄水池提高蓄水量,逐步降低依賴,最終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