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侯吉諒
一支筆的完成
這幾年,我做了不少筆,自己用,也給詩硯齋的學生用。但一直沒有打算開放外售。
原因很簡單,做一枝筆,不管有沒有成功,要耗費的心力都非常大,要把筆做好,其中辛苦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了解。然而對買筆的人來說,不過就是一枝筆幾百塊錢的事,沒什麼了不起,因為知道許多人有這樣的心態,所以我不願意外售。
現在,網路方便,網友很容易找到我,因而也常常接到類似這樣的訊息:「我要買二枝筆,多少錢?你帳號給我?」其態度之粗糙、草率、無禮,常常讓人感嘆。
更多的人看了我的書,就直接來要跟我買筆,一知道筆不賣竟然就生氣了;我教你寫書法的知識,可沒義務幫你準備寫毛筆的工具。
這種人太多,更讓我不願意賣筆。
我曾經寫過找紙的故事,其實找筆的故事更多、更難。
做筆很難,用筆更難
我常常說,天下好的毛筆很多,會做筆的師傅也很多,但是,真正會用筆的人、知道一枝筆要怎麼使用,則只有功力深厚的書畫家才能做到。
而要訂做出一枝筆適合自己使用的筆,那更是難上加難,除了精湛的書畫技術,也要了解做筆的技術,以及毛筆的形制和書法風格之間的種種複雜關係,在試做試用的過程,還要有足夠的知識與耐心和做筆的人溝通,一枝好筆的完成,說比登天還難,也不是太誇張的說法。
有的人也會認為,現代科技那麼發達,做一枝毛筆有什麼難的呢?說這種話的人,一點常識都沒有。
現代科技雖然發達,但並不是萬能的,以做毛筆來說,現代發達的科技,可是連一根動物的毛都做不出來,更不用說做筆了。
毛筆最大的變數是動物的毛,每年的氣候不同,動物的生長情形不一樣,長出來的毛就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何把毛筆做到「每年差不多」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了。
我每年大概都會做一兩款毛筆,每次做出來的都不大一樣,原因就是變數太多,不是做筆的人可以控制,所以如果做出來的筆和想像中的有差距,我也不會太苛求。
寫字的人要愛惜毛筆,也要懂得找筆,因為就算有人可以幫忙做筆,他也可能只擅長一兩種毛筆,不可能完全滿足書法家的需求。
選錯毛筆,影響嚴重
篆、隸、行、草、楷每一種書法字體的風格、大小,都只有一兩種特別適用的毛筆可以使用,選錯毛筆,不但影響學習效率,甚至可能養成許多壞習慣。
因而所有的書法家幾乎一輩子都在找筆,找適合他使用的筆。
大陸一位做筆的師傅李兆志寫過一本書《啟功與筆工》,講述記錄了一九六○年代年輕的李兆志和大書法家啟功交往的經過,以及李兆志為啟功特製「白雲青山」系列毛筆的細節。「白雲青山」不是普通的毛筆,而是專門為啟功的書寫習慣、風格而量身訂做的毛筆,是經過啟功長年試用、李兆志再不斷修改,而後才慢慢發展成形的毛筆,一枝小小的毛筆,可以說傾注了兩個人心血和智慧。沒有啟功的書法功力、沒有李兆志的製筆功夫,以及兩個人超越年紀、身分、社會社會地位的真誠交往,又怎麼會有這樣的一枝毛筆產生?
我做的筆當然還不可能達到「白雲青山」那樣的際遇,事實上,很多廠商沒時間、也沒意願和我們這種訂量不多,要求卻很嚴格的書畫家打交道。
所以在做筆的過程,常常會碰到許多挫折,常常會想要放棄,這些,都不是那些認為花錢就有的人可以想像和願意尊重的。
然而,對沒有筆的人說,做筆過程如何不重要,有多麼困難也不重要,其中有什麼心路歷程,更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得到那樣的好筆。這種心理也可以理解,但如果態度太不尊重,確實讓人覺得厭惡。
學習書畫,首要尊師
以前教學生瘦金體,瘦金體需要比較特殊的毛筆,才容易寫得出來,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適當的毛筆,根本不可能寫出瘦金體。
我自己是有一些寫瘦金體的毛筆,但總不能把我自己的毛筆讓出來給學生練習用吧?所以就叫學生自己去找筆,這一找,花了幾個月的的時間,也花了數萬元,就是連一枝可以寫瘦金體的毛筆都沒有。
後來沒辦法,還是我親自出馬,找大陸做筆的朋友想辦法,好不容易才做了一百枝筆出來。
以前我們跟江兆申老師學習的時候,自己買到什麼好筆好墨,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拿去奉獻給老師,而不是自己用,那種心意真的是敬師如父,好吃好喝的,總是要先孝敬父母,有剩下的,才輪到自己享受。
現在的人不但沒有這種心態,反而是到處打聽老師的筆去哪裡做,想要私下拜託做筆的師傅照老師的筆偷偷做一些,老師的紙去哪裡買,也要想辦法去買一點,做這樣的事,基本上就是沒有了尊重與敬重,要知道門路與答案,可以直接問老師,老師不願意回答的,自有他的道理,無論如何要尊重。
還有的人,買到什麼特別的東西,不是拿來分享給老師用,而是在老師面前吹噓自己買了什麼筆什麼墨,凡此種種,真是讓人不知如何反應。
學習書畫,首先就是要學習尊師重道,如果連老師都不尊重,那怎麼教得下去呢?
我常常講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要寫好字,前提就是要把毛筆整理好,要把墨磨好、把墨蘸好,但有時上課跟學生說,你的墨不夠濃,有的學生竟然會回答,我覺得還好耶?學生這樣說,那麼因為墨不夠濃而引發的種種問題也就都不用更正了。
坦白說,很多老師教書畫都是藏私的,有的老師甚至不讓學生看他寫字畫畫,我不敢說我教得多好,但至少從來不藏私,但也未必因此就能夠對學生傾囊相授,因為學生學到某個程度以後,如果有了傲慢、自大的心,那就不可能再教下去了。
有的人甚至以為老師有的文房用具他也都有了,從此可以和老師一樣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