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由於景氣低迷,國人消費行為趨於保守,據行政院主計處估算,今年國人消費金額緊縮約三百億元,但國民儲蓄毛額飆升至三兆元,儲蓄率為百分之二十六點六八,創下近十一年最高,顯見國人「能省則省,有餘錢就存」的心態。
歲末年終,主計處針對今、明兩年國內經濟情勢進行分析,同時公布最新預測。主計處發現,國內經濟結構出現重大改變,向來與出口順差並列國內經濟兩大支柱的民間消費出現衰退,今年全年只剩下百分之零點三的成長率,消費額將比過去十年的平均值緊縮約三百億元。
受挫最重的是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內需產業,如汽機車及其零配件用品業、衣著服飾業、百貨公司及超級市場等,前三季總計出現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九不等的衰退,預計今年全年的銷售情況遠遜於往年。
在消費緊縮的同時,國人儲蓄率攀升至近十一年來新高;儲蓄率從去年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一九,預計將攀升至百分二十六點六八,表示國人平均每產出一百元,就會儲蓄二十六點六八元。
一般來說,經濟成長或衰退,會影響民眾的消費型態,當經濟成長,儲蓄率會明顯走緩,例如國內自民國八零年代以來,儲蓄率始終維持在百分之二十五上下,今年忽然竄高,主要是因為民間消費過於萎靡所導致,主計處預估,明年的儲蓄率將進一步升高。
除此,不僅消費意願低落,民間投資也未見好轉,使得國內閒置資金無法有效導入投資活動,今年的超額儲蓄率,也因此高達百分之六點九二,改寫近三年的新高水準,估計明年將超過百分之七,國內游資「氾濫成災」的情況,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對於國內消費急凍、儲蓄率增加,主計處分析,是受到雙卡風暴及雙鬼月的衝擊;學者則認為,景氣低迷、物價上漲、薪資下降等才是影響國人消費行為改變的主因,這也顯示經濟成長不符國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