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人生1 99分努力的天生好手 鈴木一朗

楊慧莉 |2013.09.21
9919觀看次
字級
鈴木一朗(英文名:Ichiro Suzuki,1973—)出生於日本愛知縣,為家中次子。一朗的父親年輕時打過棒球,後因受傷而退出,但始終熱情不減。一朗三歲時,他父親買了塑膠製的球和球棒給他,激起他對棒球的熱情,從此踏上棒球之路。圖/法新社

此刻正值美國職棒大聯盟賽季,日前則發生了幾樁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聞事件。

先是八月二十六日有個失誤造成了堪稱難得一見的「珍貴」畫面;九月七日觀眾又目睹了一個神乎其技的接殺,讓對手因跟全壘打擦身而過,抱頭懊惱不已;九月九日在眾目睽睽下,棒球場上的傳統慣例被打破,讓「終結」敵隊的英雄躲過一場「運動飲料」的洗禮。

有趣的是,這幾件看似不相干的新聞,卻都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那麼,是誰這麼有本事,舉手投足都有看頭,又讓人禮遇三分,不敢造次?

正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人物——鈴木一朗。

棒球之路

有志者事竟成

鈴木一朗(英文名:Ichiro Suzuki,1973—)出生於日本愛知縣,為家中次子。一朗的父親年輕時打過棒球,後因受傷而退出,但始終熱情不減。一朗三歲時,他父親買了塑膠製的球和球棒給他,激起他對棒球的熱情,從此踏上棒球之路。

小六的夢想

在父親的調教和帶領下,一朗小學就加入學校棒球隊,放學後繼續在住家附近的打擊練習場練球。一朗小四時,其父就從他當時的打擊和守備表現,認定一朗是打職棒的料。

父親的全力栽培也讓一朗及早確認自己的人生志向。小六時,他在一篇題為「我的夢想」的作文裡,就清楚刻畫了未來的人生走向:「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我打算國高中時闖出一番成績,高中畢業後加入職棒球隊。我想加入的球隊是中日龍和西武獅。以選秀制度加入球隊,目標契約金一億以上。我有自信,不管是投球或打擊……」

向職棒進發

一朗從三年級開始,一年有三百六十天都在拚命練球,到中學時已經可以打時速一百三十公里的球了,高中時已有不少球隊看上他的打擊,想邀他入隊,不過他最想加入的是中日隊,無奈對方球探跟他不投緣,反倒是歐力士藍浪隊的球探三輪田勝利注意到他,一九九一年他被藍浪隊以第四指名選中,就此開啟他的職棒生涯。

一朗在藍浪隊的表現亮眼,只是當時的一軍教練不認同他的特殊打擊姿勢,沒讓他有更好的發揮。兩年後,新任監督仰木彬予以大力提拔,並將其「一朗」之名改以片假名登錄,羅馬拼音即為「 Ichiro 」,隔年又賦予他第一棒的重任。之後,一朗在球場上所向披靡,締造了許多日本職棒史上的新紀錄;光是一九九四年的球季,他一人就獲得太平洋聯盟的打擊王、安打王、金手套等獎項,以及日本職棒史上最年輕、最有價值的球員,在當年日本社會形成一股「一朗旋風」,連銀行都以他的打擊率推出「一朗定存」。

加入大聯盟

一九九八年,一朗首度向歐力士球隊表達前往美國大聯盟的意願。兩千年他和水手隊簽下三年達一千四百萬美元的合約,隔年以正式球員參加西雅圖水手隊春訓。同年,就以二四二支安打創下大聯盟新人最多安打紀錄。此外,一朗在大聯盟的首球季即入選明星賽,球季結束後更獲得美國聯盟最有價值球員、最佳新人、打擊王、安打王、盜壘王、金手套獎、銀棒獎等獎項。

一朗為西雅圖水手隊效忠了十二年後,去年七月開始轉戰紐約洋基隊。他在美國發展的這段期間,締造無數輝煌紀錄,包括連續十年獲得金手套獎、前十三個球季擊出最多安打等。而他於美日職棒合計生涯中擊出的四千安打數,也讓他成為棒球史上達成此紀錄的最年輕球員。

三口之家

夫唱婦隨狗來伴

一九九九年,球技已非常了得,被日本媒體奉為「打擊之神」的鈴木一朗,一舉一動總引起媒體關注,包括感情事件。不過在各種未經證實的傳聞後,鈴木一朗最後情歸大他七歲的福島弓子,讓許多人大吃一驚。

遇見真命天女

一朗與弓子祕密交往於一九九九年,年底在洛杉磯近郊的教堂結婚,隔年即宣布進軍美國大聯盟。福島弓子原本是電視台新聞主播,精通英文。在美國發展期間,弓子除了照顧一朗的生活起居,還兼當翻譯。因此,有人猜測,一朗早就想往美國發展,與弓子相戀和結婚,是看上對方的外語能力,因為他的英文不太靈光。但如果真是這樣,他大可找個翻譯官就好。

一朗曾表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對象,要能給予他全心全意的支持,而弓子也確實扮演著這樣的一個角色。一朗在美國奮鬥的頭幾年,每當面對各種流言蜚語或抉擇不定時,只要弓子在,一切都會雨過天晴,一如他自己的表白:「我覺得結婚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弓子能和我一起到西雅圖,對我的心情上有很大的幫助,一個人真的沒有辦法。」

他們這種相互扶持的婚姻關係看似平凡,卻堅不可摧,因為扶持的背後是對家的共識和彼此的相知相惜。對弓子而言,美滿的家庭就是夫妻出門時能「互道小心」,進門後能說聲「歡迎回家」。這種單純的心思,碰上球場上的英雄、私底下仍是個純真大男孩的一朗,一拍即合:「我覺得我們的個性很契合,在一起講話的感覺,還有人生的價值觀等,都很類似,好像在一起很久很久了。」

一弓承歡膝下

一朗家除了夫妻倆,還有個成員,叫「一弓」,是一隻可愛的柴犬。由於夫妻倆膝下無子,一弓就有如他們的寶貝孩子,由其名字就可得知──夫妻倆名字「一朗」和「弓子」各取一字的結合。

一弓平時的工作就是承歡膝下,讓家人身心放鬆。不過,相較於牠對家人身心的貢獻,家人對牠的身心健康也呵護有加。去年轉戰洋基的一朗,舉家從幽靜的西雅圖郊區搬到繁華的紐約時,讓原本有綠地空曠區可盡情奔跑的一弓,在到了高樓林立、吵雜的環境後,一時因無法適應而略顯緊張不安,成為一朗當時剛到紐約唯一擔心的事。

運動風範

嚴守紀律不懈怠

鈴木一朗刷新職棒史上的多項紀錄,體壇表現讓人嘖嘖稱奇,不過他最令人景仰之處是其所樹立的運動風範。

武士效忠精神

西雅圖水手隊在一朗當年首度加入時,曾拿下大聯盟史上最多的一一六勝,但後來卻表現年年失常,從「最多勝」變成「最多敗」。這讓多年都無法打進季後賽的一朗深感不耐,一度想掛帥求去,不過最後還是按捺下來,又多待了五個年頭。去年,他在與水手隊的合約即將屆滿,洋基隊也剛好需要一名強力的右外野手時,才向球隊主動表達,最後獲得雙方球團的同意,皆大歡喜。他在美國的職棒生涯,不隨便易主、進退有據的行徑,充分展現了日本武士盡忠效主的精神。

永保最佳狀態

即便已是職棒界的佼佼者,一朗卻從不曾懈怠。他尊重自己的專業,二十多年來如一日,每次比賽一定提早兩小時到場,做足賽前準備,揮棒三百次,不上場時也一定在賽場旁拉筋暖身,隨時待命。而遇到低潮、打得不順時,不給自己放鬆的藉口,而是逼自己多揮幾百棒,認真找回球感。

此外,一朗鮮少帶傷上場。他表示除非自己的身體願意,理智上他是不會這麼做的。事實上,他也不會碰到這樣的事,因為多年的職棒生涯中,他竟然沒受過嚴重的運動傷害。是運氣好?還是老天特別眷顧?都不是,而是他的舉手投足,理性的判斷多於感性的執著。對一朗而言,與其為接一險球而讓身體受傷,錯失多場球賽,不如不受傷、高水準地打完整場球季,這樣對自己和球隊都好。

這並不表示他遇險球就放棄,而是他多半無須用到撲接的方式,就能接到球。他速度快、判斷力佳,能比別人更輕鬆地接到球。這些過人之處,除了因他平時比別人更努力,還因他是位以智取的專業運動員。

何謂超級巨星?

但不明就裡的人卻批評一朗不願為球隊的戰績甘冒身體受傷的風險。在水手隊兵敗如山倒時,一朗更成了眾矢之的,代罪的羔羊。有些隊友覺得他只顧一人表現,忽略整體戰況。幸好,當時有人挺身而出,說了些公道話,認為是有意見的球員自己不努力又見不得人好。

不過,任何人要在異鄉嶄露頭角已是不易,若還要在別人的文化裡占地為王,就更不簡單了。在美國運動界裡,所謂的「超級巨星」,除了球技精湛,還要在球隊裡肩負起領導者的角色,在球隊表現差的時候,要負責召開球員會議,還要對表現不佳的球員耳提面命。因此,有棒球專欄作家就質疑起一朗的超級巨星資格。但這套美式標準要適用在「外國人」身上,可能是強人所難。試問,有誰會臣服於一個遠來的和尚?而這和尚又自我要求特高,超會「念經」的?若真給一朗當「頭」,恐怕閒散慣了的老美球員會去撞牆。

而與其看老美撞牆,觀眾可能更寧願看一朗為了成功接殺飛球,不惜飛身撞牆的神技。這一幕不久前才上演,看得大家目瞪口呆,直呼太不可思議了。

生命盡其在我

儘管去年剛加入洋基隊的一朗曾客氣地表示要配合球隊,貢獻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但誠如隊友史威許(Nick Swisher)所說:「他確實有大明星特質,我想他來洋基隊不需多做些什麼改變,只要做他自己就夠了。」

的確,一朗只要做自己就好。加入洋基隊一年後的今天,一朗仍以精湛的球技和賣力的表現繼續耀眼於職棒舞台上,就算偶有失誤,也變成難得一見的珍貴鏡頭。或許,他無法成為老美心目中的中心球員,但他的專業和敬業精神早已為眾人楷模,也成了讓各種嘻鬧戲耍無以近身的金鐘罩。

本月九日那起改寫賽後對英雄灑飲料「襲擊」慣例的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證。一朗當時手上還拿著比賽手套接受訪問,如果有人膽敢對他潑灑運動飲料,就無異在太歲爺頭上動土,不僅可能因弄濕手套影響球隊接下來的賽程,也顯現對專業的大不敬。這種白目的事,大概沒有任何明眼人會做得出來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