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陳庭妮(中)在大安高工帶領青少年開跑,宣示打擊憂鬱煩悶憤怒等心中負向情緒。圖/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精神科醫師表示,運動可趕走憂鬱、煩悶、憤怒等負面情緒,預防憂鬱症上身。研究發現,情緒易怒、暴躁的學生,每天下課固定慢跑三十分鐘,一個月後,即能獲得改善。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憂鬱症將在二○三○年躍居全球疾病負擔的第一位。去年全國大學生憂鬱情緒與運動習慣調查發現,近兩成大學生有明顯憂鬱情緒,兩成三常因情緒不佳而運動,八成七認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
董氏基金會邀藝人陳庭妮擔任「樂動校園計畫」活動大使,昨於北市大安高工召開「進擊心中的負向哀愁」記者會,呼籲青少年透過運動紓解身心壓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指出,青少年身心成長快速,容易受外在環境及人際關係影響情緒,突如其來的變化,會使青少年不知如何表達,老是說:「很煩」、「說了你也不會懂」,只好藉由發脾氣來排解不滿、不爽的情緒。
她表示,曾有家長觀察到孩子持續負向的語言及行為,到她門診求助。原來孩子在學校碰到不公平的對待,忍不住反覆思考事情的前因後果,每想一次情緒翻攪一次,浮現更多不愉快的記憶,變得沮喪焦慮。「其實,運動是最有效紓壓及預防憂鬱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