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日前出席一場教改論壇說,台大課堂排在上午三學分的課,全班平均會有一半學生只上兩小時。對照大陸學生早上八點鐘的課堂,學生紛紛準備進教室上課、台灣則是空蕩蕩的校園,就會知道兩岸學生競爭力差很大,「比一千顆飛彈瞄準台灣還驚悚」。
就事論事,台大是一所台灣最高指標學府,政府的挹注經費五年五百億元的投資,實在沒有理由與缺曠課的事實畫上等號。
或許台灣大部分的大學生都不願意早起,多少都與晚睡有關。如果是與苦讀、做研究有關,睡眼惺忪的拖著疲累身軀到班,基本上是可以諒解的。
如果是忙著打工與上夜班,因為多睡一會兒,以致趕不上第一節課,只要不是累犯,師長們應該可以釋懷的。但是如果把精力花在冶遊、嬉戲的夜生活中居多,我認為渠等輔導老師應及時通知家長,何況頂著台大頭銜,卻「由你玩四年」的蹉跎,不學無術,難道不是浪費國家栽培?個人求學歷程的遺憾?
有些教授並沒有「點名」習慣,想蹺課的學生自然堂而皇之的不想早起。就算刻意透過校方安排特定人員制式化的點名,學生如果選擇槍手「瓜代」,一樣也可以蒙混過關。
所以我認為關鍵是在教授的教學內容與態度,一個認真的老師除了照本宣科外,每一節的師生互動多寡決定學生蹺課的比例。
當每一位老師規定學生要即席回答問題的要求或小測驗,對於想曠課的學生有被當掉的顧忌,不上課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呀!
至於「競爭力」問題,自然也可以跟著改善,就看教授願不願意改變現行的教學內涵了。
林泉利(台北市/國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