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冬山鄉調訓宮示範各種神將的走法與動作,也讓民眾報名體驗。圖/廖雅欣
【本報宜蘭訊】宜蘭縣冬山鄉調訓宮神將會,這幾年默默推廣台灣特有的「陣頭」文化,還吸引親子檔參加,「每周扛一次神將,當作運動一樣!」楊智文已帶兒子楊祐策參加三年,兒子最拿手的是「濟公」。
「大神尪文化是台灣廟宇不可或缺的陣頭,不要怕它,而要認識它!」冬山體育會神將委員會主委陳鏗芳表示,很多人擔心青少年加入陣頭,但其實陣頭也是種文化;早期宜蘭西皮、福祿二派競爭時,互扛「李靖」、「哪吒」相爭,為廟宇增添許多熱鬧氣氛,流傳至今,在廟宇神明遶境時,也都能看到大神尪身影。
每個神將都有一定的步伐與動作,出場也有順序,甚至構造也都有學問。為傳承神將文化,冬山鄉體育會組織了神將委員會,召集鄉內十家擁有神將的宮廟參與,昨天在冬山鹿埔調訓宮辦體驗活動,不少民眾參觀,體驗「扛大神尪」的滋味,鄉長謝燦輝也下場扛「土地公」,拿拐杖彎腰走路。
調訓宮的神將委員會,多年來默默推動神將文化,其中,還有親子檔參加,國一的楊祐策,三年前跟隨父親楊智文參加神將會,由於個子矮,只好先學「濟公」,沒想到一學上癮,現在最在行,還當上「濟公組長」。
楊祐策還帶同學李詠勝體驗,「雖然在裡面很悶,可是很好玩。」李詠勝邊搖扇子,邊學濟公走醉步說。高一的曾柏元,也是父母朋友介紹他來參加,他最愛扛「三太子」,現在也練就「電音三太子」舞步。
「就像打籃球一樣,扛神將也是一種運動。」楊智文很鼓勵兒子參與,他覺得,扛神將是一種民俗活動,也能練身體,就像打籃球一樣,不會變壞,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