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病人,通常沒有典型的症狀,多數表現為膽功能紊
亂,因此影響消化。
慢性膽囊炎的外在表現為不耐脂肪性飲食,類似「胃病」,如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適,持續隱痛、腹脹、暖氣、反酸、惡心、厭油,進高脂肪食物後症狀加劇等。因此,在健康保健上首先應調養,注意少吃或不吃高脂肪的食品,才是防治急性膽囊炎的首要之道。
因為膽汁經肝臟分泌後,會通過膽道進入十二指腸道,膽汁中含有幫助消化脂肪必不可少的膽鹽。如罹患慢性膽囊炎症,會因膽汁受阻,而使腸道內膽鹽大大減少,從而影響脂肪的消化。因此,限制脂肪量的攝入,是膽囊炎患者必須長期堅持的生活原則。
急性膽囊炎或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期,宜暫時禁食而給予腸外營養(靜脈點滴)以減輕膽囊負擔,待病情好轉後,再恢複進食,先供給大量的果露、山楂水、山楂果茶等,以稀釋膽汁,每日供給大約一五○○毫升,每隔二至三小時一次。
膳食應保持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如米湯、米粥、果子汁、藕粉、麵湯等。多食富含各種維他命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護肝臟,增強人體抵抗力。忌食一切剌激性食物和各種酒類,或濃烈的調味品,因為這些食物可促進膽囊素的產生,增強膽囊的收縮,使膽道口括約肌不能及時鬆弛流出膽汁,有可能引起膽囊炎的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