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教師節你打算用哪一種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大陸早一步過教師節,因此,網路上可見許多關於教師節送禮的討論,最引人注意的,是近年來大陸流行送老師「購物卡」。
據陸媒報導,有八成網友都建議送禮,陸媒記者採訪到一位北京的李先生,他說得一針見血,送不送禮其實不是自己能決定,多數家長都是因為怕別的家長送,若自己沒送會為孩子帶來麻煩。他的女兒今年才讀國小一年級,他聽孩子說班上很多同學都要表示一下「心意」,而且還送了價值不菲的禮物。
還有一位老北京人劉女士,雖感嘆時代不同,但該送的禮物,她也沒少過。她說,自己像兒子這麼大時,每到教師節,大家會用爭相用打掃教室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但這年頭,教師節成了家長和老師的事。「一二三年級每年去兩次,準備二三百塊錢的東西,有時候到家裡,有時候去接孩子時塞給老師就走。」劉女士說,「四五年級,開始送一點購物卡什麼的,孩子說全班都這麼送。」她說去年的中秋節、元旦和教師節都各自送了約人民幣二千元(約新台幣九千六百八十元)的禮物。
收禮會直不起腰桿
除了送老師月餅、鮮花、請吃飯、送香水、送首飾,近年最受歡迎的就是「購物卡」,日前,有某大型超市推出教師節購物卡,面值從人民幣二百元到一千元不等。後來因為引起批評,這類購物卡瞬間隱沒在網站之間。
這些教師節版購物卡大致分為四種,面值從二百元、五百元、八百元到一千元不等。收到的人可以按照卡片上的面額,在網站上購買任何商品。教師節前夕,這類購物卡不僅賣得十分火熱,類似「教師節送禮不錯」等評價更隨處可見。
陸媒採訪到一位兒子剛上初中的胡女士,她說:「送購物卡挺好的,又實用,又不張揚,老師也喜歡,今年準備還送購物卡。」
然而,也有一位爸爸送了面額人民幣二千元的購物卡,被大學剛畢業的年輕老師當場拒絕,還有一位從事教育工作八年的小學老師坦言,教師節收到祝福簡訊、卡片、花卉等價格便宜的小禮物還能接受。但對家長送的一些重禮,則覺得很尷尬,不拿,家長覺得難堪;收下了心理會有壓力,像在做交易、買賣,在孩子、家長面前會直不起腰桿。
一名任教近十年的徐老師也表示:「說心裡話,我很不喜歡家長來送禮,推辭也不好,接收也不好,這是很讓我為難的事,我不願意因為拿了禮物就要關注那個小孩。」他最近拒絕了許多購物卡、月餅券,他已記不清哪位家長送了甚麼,他說:「也許對一個經濟好的家長來說,一張購物卡、一盒月餅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大開銷。」言下之意,送禮與收禮恐怕會讓某些孩子顯得更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