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大學生化研究所助理教授冀宏源參與國際團隊研究,發現遺傳學無法解釋的基因修復機制,有助於藥物開發與癌症治療。
這項研究為美國貝勒醫學院、愛荷華大學、耶魯大學與台大國際研究合作成果,領先全球首度採取遺傳學結合生化學研究方式,進行癌症研究。團隊首先利用酵母菌為材料,發現Pif1解旋扮演基因修復關鍵角色,抑制Pif1解旋會使細胞修復效果變差。
冀宏源解釋,Pif1解旋為一種蛋白質,具有將雙股螺旋DNA解開的能力。細胞的基因體每天都可能遭受不同形式的損害,同源重組反應則是細胞非常重要的修復基因機制。透過這個機制,細胞可以修復受損的基因體。假如細胞未能即時修復斷裂的DNA,則可能導致基因體異常。
美國影星安潔莉娜裘莉因家族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進行預防性的乳房切除手術,冀宏源說,Pif1解旋和BRCA都是參與修復DNA的重要蛋白質,研究團隊共鎖定十三個蛋白質,Pif1解旋是其中之一,了解愈多,未來應可用於篩選抗癌藥物,或以Pif1解旋為生物標靶開發標靶新藥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