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電】名校學生放棄高薪工作,跑到廣東珠海發展綠色農業的消息傳開後,中新社記者不遠千里,也到距珠海市中心五十多公里的農園,採訪發起人鄒子龍。
記者見到鄒子龍時,他正蹲在菜地割四季蒜,在現場可以看到鄒子龍的農園菜地上種了苦麥菜、香麥菜、紫背天葵、四季蒜等各類蔬菜。他將割下的四季蒜苗放進身邊的藍色塑膠籃,告訴記者,這些菜會在晚上包裝好,然後凍在冷庫裡,送貨時才統一運走。
鄒子龍採用最傳統的農耕方式種養殖,堅持「不施化肥、不灑農藥、不用(生長)激素」,他指著菜地上黑色表層土說:「爛菜葉拿來餵禽畜,這些豬糞、牛糞、雞鴨鵝糞用來堆肥種菜,我們這裡利用生態循環讓農牧業平衡發展。」
從小在城市裡長大的鄒子龍,從大一就開始規畫自己的農場創業計畫,二○一○年冬天,北大畢業的他放棄金融單位提供的高薪職位,還說服在人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讀書、已被一家電視台錄取的女友陳羿好一起到珠海創業。兩人承租了一座山頭,取名「綠手指份額」,去年七月,這個創業計畫吸引了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研究生鍾倩琳加入。
打定主意的鄒子龍說服原本反對的父母,還跟父母借了人民幣三十萬元做為創業基金,鄒子龍說:「目前中國的農業發展不理想,很多人對食品安全有顧慮,我希望能闖出一條路,為菜農做成熟的農業經營模式,然後推廣出去。」
鄒子龍所說的經營模式就是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也就是「社區支持農業」,以「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為理念,由消費者付定金,農場簽約承諾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新鮮的當季農產品。目前綠手指農園實行會員制——配送制為主、點送制為輔,農園按照會員家中需要的分量,每周分兩次送新鮮蔬菜到府。
鄒子龍的客戶從最初的十個家庭,增加到三百個家庭,但他坦承營利的模式還在摸索中,目前仍沒有利潤,他說,「我們請了十個工人,每個工人月薪兩千多元,每個月光人工成本就高達兩萬多元(人民幣)。」
鄒子龍的創業構想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珠海市委書記李嘉日前特別會見這三位年輕人,勉勵他們努力把農園建設成有機農業的龍頭企業和特色農業的示範基地,進一步推動珠海的特色生態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