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習題 二度徘徊生死關 依來法師:更惜緣

王叡嫻 |2013.09.02
4207觀看次
字級
依來法師走過生死幽谷,回首過去,再看現在,已能置生死於度外。 圖/本報資料照,釋妙方

【記者王叡嫻專題報導】現任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是今年佛光山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傳法大典的法子之一;總給人心思細膩、積極弘法印象的依來法師,曾歷經大型手術與磨難,二度徘徊生死邊緣,現在的他,更懂得把握生命與惜緣;只求每天能無愧於心,對於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依來法師曾歷任大慈育幼院院長、普門幼稚園園長、慈愛幼稚園園長、並擔任高雄普賢寺住持,二○○六年派往澳洲雪梨擔任南天寺住持暨澳紐總住持,推展「人間佛教」不遺餘力,積極走入社會,為大眾奉獻。但是面對自己的生死習題,依來法師分享破解方法,他說,要以積極、樂觀的心面對,認真生活每一天。

憂心術後失聲 無法弘法

二○○五年,依來法師從美國參加國際佛光會理事會議,回台灣不久後,發現頸部中間有一塊如乒乓球大小的硬塊異物。他說,當時還特別照鏡子確認,隔天隨即與師兄弟談及此事,大家建議,應盡快檢查,起初先做抽血檢查,發現指數有些偏高,於是又進行切片,經過一周,確認為腫瘤,但無法確定是良性或惡性。

「一開始知道實情,心裡很平靜,只納悶為何會長在這個位置,害怕影響到聲音,未來無法繼續弘法。」依來法師說,因擔心腫瘤擴大,醫生建議盡快開刀,他當時充滿疑慮,很擔心手術後會失聲、沙啞,至於要多久能康復?醫生告訴他,由於還不確定腫瘤與聲帶的距離,但會盡量不傷害聲帶,最糟的情況就是失聲,再來就是沙啞。

在了解最壞的情況後,依來法師放開心胸、勇敢面對,並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他認為,既然已經出家,最重要就是要能講話,有聲音才能宣揚佛法,但一旦決定開刀,就應該配合醫生,以坦然接受的心面對手術。

二次罹癌 做好心理建設

「這一切好像經歷一道生死關卡。」依來法師說,將離開普通病房,進入準備室到開刀房這個階段,稱為「生死關」,中間隔著的大門就如同生死門,自己即將踏上的是生死路,他回憶當時在準備室等待時,還曾發生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前一位進入開刀房的病患,手術出了意外,開刀房外面發出「嗡嗡嗡」的聲響,所有的醫生、護士都緊張地走來走去,他才發現,原來進入手術室,是個生死未知的地方,病患只能敞開心胸面對一切可能的變化。

時隔二年,依來法師於二○○七年動了第二次刀。他說,主要是因當時生理期斷斷續續,顏色又格外鮮紅,在與佛光山聯合門診執行長妙僧法師討論下,決定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必須立即開刀,且怕癌細胞擴散,還得摘除周圍器官,依來法師坦承,那次的手術真較令他擔心,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心理建設。

心無罣礙 以佛法看自己

從得知要開刀,到術後調養,依來法師都一直在調整心態。他認為,自己應該要心無罣礙,如果沒有這樣,可能連婦產科的大門都走不進去,更何況是檢查。還有護士告訴他,若是他開完刀不想穿手術服,想穿回僧衣,可以視他的情況而定。

「我當時想,來到這裡,不應該再把自己當出家人,出家人也會生病,他們是醫生、護士,我若是心中一直存著罣礙,他們要如何醫治我呢?」依來法師說,平常都是我為別人說佛法,但在此時,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而要設身處地的以佛法看待自己。

手術結束後,醫生囑咐依來法師至少要休息一個月,但他因信徒的兒子要結婚,曾允諾證婚,為信守承諾,只休息二十一天就毅然回到澳洲參加婚禮。

依來法師說,自從經歷生死關卡,對於死亡的看法更超然。

「生與死,只在一線之隔,無法預料隔天是否就會遭逢變故。」依來法師表示,親身體悟生命的無常,現在的他更珍惜身邊的因緣,積極圓滿今日該做的一切,且將悲觀轉化為積極的動力,處處廣結善緣,「因為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有機會,不想為自己的生命留下任何遺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