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西遊記》在成書傳世之前,已有宋元話本及元雜劇等多部著作,鋪陳唐僧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然而這些故事的源頭還可溯及唐朝玄奘法師親自口述,並由弟子辯機和尚撰述成文的《大唐西域記》。
是故,《西遊記》中的許多情節亦往往與《大唐西域記》若合符節。例如:
小說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寫到師徒一行來至萬壽山五莊觀鎮元子的寶莊,莊裡有一棵寶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三千年才成熟」,所結人參果若得有緣人聞一聞,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如果能吃上一個,還能活四萬七千年!
然而這株寶樹卻不僅被孫悟空偷吃,甚至在悟空一氣之下,遭到連根推倒的惡劫!為了救活這株靈根寶樹,觀音菩薩最終以其淨瓶裡的甘泉澆灌,使人參果樹得以還原。
寶樹復活的故事,其實也曾記載於《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指出當時在印度有個摩揭陀國,乃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國中有一座正覺山,山之西南聖地上,栽種了一株菩提樹。
此樹於釋迦牟尼佛在世時,高達數百尺。淺黃色的樹幹上掛滿了清翠的樹葉,歷經冬夏皆不凋零。佛祖便是在此修得「正等正覺」之果。
因此這株神聖的菩提樹,多少年來一直受到信徒的崇敬。直到無憂王的時代,因國王有毀佛之意,乃派兵斬斷菩提樹之根莖枝葉,並將所截樹枝聚集於婆羅門前,點火焚燒!
然而就在烈火竄升之際,火焰裡突然新生出兩株更高大的樹木,而且不畏熊熊烈火,兀自迅速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
無憂王見此情景,明白了自己的過錯,於是讓身旁的僕人以香乳澆灌原菩提樹根,直待到次日清晨,菩提樹果然重新恢復了生氣,並逐漸恢復了英姿。
但是無憂王的妃子卻不以為然,她暗中又令僕人將菩提樹砍倒。當無憂王發現菩提樹已成一堆截斷的枝幹,內心甚是悲憤,命人再以香乳澆灌,幸而菩提樹也重新長成,隨後派人在菩提樹四周砌築高牆,嚴加防守。
當年玄奘法師來到此地,重生的菩提樹已高出圍牆兩丈餘。他將取經途中自己的許多見聞記錄在《大唐西域記》裡,為日後講述西遊故事的說書人、編劇家以及小說家們,提供了種種生動有趣的文學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