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先秦兩漢的錢幣上,都鑄有文字,依錢幣的形制,及發行的時代,文字風格各有不同,取用入印,常有新的面貌。
◎鏡銘:鑄在銅鏡上的文字,字形結構較減省,介於篆隸之間。風格古樸自然,不取勻稱,線條挺拔。
◎瓦當:古代筒形屋瓦至屋簷處,以半圓形(戰國)或圓形(秦以後)收尾以做裝飾,上面多有吉祥篆文或圖案,因為瓦當不是方形,因此文圖都會隨形而改變,頗見巧思。
◎封泥:漢晉以前,以竹簡或木劄做書信,送出時都捆以繩索,並在打結處黏上泥丸,然後在泥上蓋以印章,稱為封泥。由於泥被印章擠壓,線條都變得渾厚質樸,用以入印,則見古拙。
◎漢磚:漢朝因為磚石建築的盛行,在磚石上作畫、刻銘文的情形很流行。文字似篆似隸,時有新姿新態出現,取之入印,豐富了印章的表現形態。
◎碑刻:漢代三國石碑上的刻文,有篆有隸,不同的碑,就有不同的風格。
◎竹簡木簡文:近代出土了大量漢代的竹簡木簡,上面的文字大都是以毛筆書寫的隸書,有的文字嚴謹,有的荒率,各具姿態,近代已有許多篆刻家採用。
◎帛書:古代紙張未發明前,文字大都書寫在竹簡或木簡上,也有書寫在布帛上的,布帛雖較竹簡木簡輕盈方便,但帛較貴,不合經濟原則,因此較少使用,字體風格與竹木簡類似,亦可用以入印。

雖然因為我國歷史悠久,長期文字演變,先人留下許多不同風格的文字遺產,在篆刻家的巧思應用之下,篆刻藝術會因為許多不同的字體加入,而更顯豐富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