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創意經營風 吹過福建!

 |2013.08.03
141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布袋戲故鄉福建近幾年吹古城創意風,日前中新社記者走訪泉州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古城區,以及泉州知名「源和一九一六」創意產業園的最新近況。

報導中描述古城與時尚交融的氛圍令人印象深刻,「小巷風情簇擁著行人的腳步。古建築在古城區隨處可見,即便被繁華的商業街擋在城區裡面,依舊與新的時尚碰出火花。從東街到西街,從城南到北門,散發著獨特的文化味道。」

福建泉州的古建築一向以紅磚文化為特色,色感強烈,形成獨特紅磚文化區,區內可以看到一部分古建築風格訴說泉州曾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故事,散發著濃濃南洋特色。現在,不管是西街片區、府文廟片區、城南片區、中山路片區、江南新片區等泉州古城區都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

泉州市鯉城區創意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南驊接受專訪時說,現階段的工作仍是保留古建築原有特色,並加以創意營運,他帶領記者參觀位於泉州鯉城區新街三百五十號,也就是福建省創意產業重點園區、福建最大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園──泉州「源和一九一六」創意產業園。

細節展現文化底蘊

據資料顯示,這個園區原本是泉州最早創辦的國有工廠之一,在上世紀五○年代公私合營的浪潮中創建,前身是源和堂蜜餞廠,因經營利潤高,周邊陸續成立麵粉廠、麻紡廠、油廠、電視機廠,形成泉州早期頗負盛名的工業區。繁華榮景延續到九○年代,國營老企業失去競爭力,源和堂廠區也從繁華走向衰落,老廠區四處堆滿垃圾。

二○一○年五月,福建創投集團旗下的福建創新傳媒有限公司看中這片廠房,與中僑集團、泉州民企築城設計機構達成協議,三方合資成立文化創意運營公司,以源和堂等老廠房為載體,打造創意產業平台,吸引工業、服裝、動漫等設計為主的企業入駐。

如今走進這個集創意空間、藝術廣場、時尚街區、商務辦公與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創意園區,無論從周邊環境,還是從古建築群的排列,再到藝術格調的展現,每個細節都凸顯出文化底蘊。

陳南驊說,「在園區一期中,占地面積約一百畝,目前已有近百家創意企業入駐,以設計類為主,展現了工業文明與工業旅遊的格局。而且園區古建築群的利用率已為百分之百,在今後二期的拓建中將會融入更多的產業形態。」

負責創意產業園運營的總經理郭勁松也表示,「源和一九一六」從舊廠房改建,不管從文創角度到藝術家培育溫床,都顯示出古韻之氣,創新之意。

提升古建築價值

中新社記者也走訪泉州西街古建築群,西街文創產業美好生活造物社的鄭達真說,西街毗鄰千年古寺開元寺有著深厚的古色文化,她之所以選擇西街作為創業起點,是因為這裡有著古樸的生活氣息。「這裡有小城的氣息,很多古建築都維持原貌,很適合生活。」居住在西街舊館驛客棧的北京遊客李思說。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老師戴雲倩認為,對於古建築而言,文創產業的興起對於古城文化的維護很有幫助,「以文化沉澱內涵,展現創業,促進旅遊,用創意的營運理念提升古建築的附加價值,這是我們目前的工作重心。」陳南驊說,他們堅持古建築創新要維持「三不變」——土地性質、產權、主建築風格不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