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公益人才 向宗教團體學管理 李祖翔 |2013.07.27 語音朗讀 23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文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文英讓志願服務更另類。圖為辦活動,他頒獎給高齡得獎者。圖/文向教育基金會提供 義工在陽明教養院帶院生唱歌、玩遊戲。 圖/文向教育基金會提供 台灣人壽客戶服務中心副總經理許瑞珍(右),七月二十四日從副總統吳敦義手中接下「公益關懷卓越獎」獎盃。 圖/文向教育基金會提供 企業員工與眷屬一起當義工,帶社區長輩享有熱情生活。 圖/文向教育基金會提供 林文英(後排左二)貴為董事長,卻很支持基金會活動,全家總動員,親身參與「祖孫三代快樂行」的活動。 圖/文向教育基金會提供 每年公益活動都有層出不窮的創舉,但很少有人想到「義工」本身管理、經營的改革,長期為台灣人壽培訓企業義工的文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文英少時學佛,對宗教積沙成塔的力量感佩不已,嘗試將義工自治及委員會的模式引入企業,更獨特的是,委員會主要成員來自「員工眷屬及保戶」,透過全台十一個分會,各自或協力推動公益,無論人力與經費,都迅速滴水成涓。 林文英說,委員會非強迫性質,要當義工得先交二百元,招募二十人入會才能做委員,除了希望參加者是自願以外,這個組織不但不圖利特定會員或打公司形象,還要集資幫助弱勢,而成員鎖定員工眷屬,是希望引發家屬的熱忱,跟著企業義工一同去服務,「當員工眷屬成了義工委員,員工會更樂於闔家參與公益活動。」 二千義工齊響應 全台分會彼此分工、訂定計畫、找場地、安排節目,並找政府單位協助。一開始鎖定親子、倫理、孝道等議題,要讓員工及服務對象的家庭充滿溫馨,例如祖孫活動,林文英和許多台壽高階主管都是三代同堂,甚至四代,有這樣的活動能帶阿祖、小孫一起出遊,增進不少忙於事業而未能培養的情感。 文向教育基金會的員工不多,但基金會要辦活動,全台近兩千名義工及分會就來響應,有時分會自己會提案,幫助在地公益團體,再由基金會補助。今年基金會就和台壽義工啟動「失家兒童關懷行動」,林文英還帶了百名企業義工──尤其是「時間即金錢」的業務員──到陽明教養院服務院生、協助籌措生活必需品、進行團體遊戲。 林文英感慨地說:「去了之後覺得意外,沒有去過不會知道那些人的存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六十二歲的自閉症院生,本來都靠父親照顧,但高齡九十的父親照顧不動了,才不捨的送來,教養院幫了老父親大忙,也看到父親對待特殊孩子的愛。」那天所有義工,一人牽著一手唱歌,「真的好開心。」 他們靠委員會(親友)的小額捐款為一百五十五名多重障礙院生添購生活用品。教養院長希望他們多來服務,團隊總召楊凱雯也立即許諾未來要帶孩子成為固定服務的義工,她說:「院內的小天使很多是生產過程的疏忽所造成,許多父母無力照顧,而我們能在工作中撥出時間,讓這些孩子快樂,覺得很值得;回到工作崗位後,這份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好好運用專業,幫助更多家庭做規畫,當風險發生時才有因應的辦法,減少家人負擔。」 鼓勵客戶來幫忙 委員會好處多,義工來源更巧妙!林文英表示,基金會鼓勵業務員找客戶一起當義工,這些壽險業務員可以將自己求學和工作的經驗,用正向思維教給弱勢孩童,告訴他們努力可以脫貧,脫貧後可以回饋社會,而且從小培養理財觀,也讓客戶知道人生風險及提早規畫的重要性。 「還記得小年夜時,台中的義工想要送年菜到偏鄉,有台南的保戶反映,想要請假來參與,得知保戶這麼有心,同仁乾脆起了大早,親自開車到台南載客戶北上,可見公益服務的渲染力有多高!這已不是單純的保單服務了。」文向基金會執行長李毅夫認為,愈認識社會角落的貧窮、愈實際把關懷送到弱勢家裡,員工愈會重視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也要負起社會責任,而眷屬的服務參與,可以給員工工作上的體諒,讓家庭更和諧。 前一篇文章 嵇宇聲/送東西 是學問也是學習 下一篇文章 2013公益大事紀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6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10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歲末一役 公益團體拚了!新年小願望 愛心大眾能滿足林妏憶 以傾聽記錄生命用故事助人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