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傳統藥物進入癌症患者體內,即使透過抽血、驗尿等方式,醫師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藥物作用在腫瘤上。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影像技術,把顯影劑和分子藥物結合,讓醫界能有效評估藥物的功能與成效,被視為未來癌症治療的新契機。
北醫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震宇解釋,當肝癌患者施打化療藥物後,藥物由靜脈進入人體,便會全身跑,因此患者會有落髮、嘔吐、嘴破等化療副作用,但醫師卻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劑量的化療藥物,真正作用在腫瘤上。
現讓藥物與顯影劑結合,未來癌症病人施打化療藥物時,醫師觀察顯影劑的位置,就可清楚知道有多少藥物進入腫瘤細胞,還可了解癌細胞擴散情況,不僅減少患者化療藥物使用劑量、降低副作用,也可確定藥物是否能到腫瘤上,精準殺死癌細胞。
陳震宇表示,影像技術為未來癌症藥物研發發展一個平台,北醫已研發「E028」的小分子抗癌藥物,今年底或明年初將進入臨床實驗,未來醫界開發更多新藥與影像結合,估計整套治療方式十年內可運用在癌症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