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工藝師巧手 傳達信仰深層力

郭書宏 |2013.07.04
6661觀看次
字級
精通紙塑、泥塑和木雕神像的魏俊邦,擁有彩繪、綢緞人物、寺廟建築、國畫、花燈、大型保麗龍神像製作技藝,這次展出的〈天上聖母〉、〈千里眼〉、〈順風耳〉,是其紙塑神像代表作。 圖/台南總爺藝文中心提供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台南傳統宗教藝術類別豐富且多元,許多藝師皆是創作神佛像起家,台南總爺藝文中心即日起推出的「神采熠藝—台南傳統工藝神明創作聯展」,集結府城六位工藝名師,舉凡紙塑、泥塑、木雕、石雕各類媒材的神佛像,以及相關的金工銀錫文物,象徵著名家幾十年的累積學藝,才有今日的發光發熱,是傳承更是理念的堅持;展期至八月二十五日。

「台南是一個到處可見廟宇古蹟的城市,宮廟寺院內的藝術創作,總散發令人讚嘆的文化之美。」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蘊,促使府城各項的工藝技術持續成長茁壯,傳承至今已培育眾多傑出藝術家,透過他們的巧手與匠心獨運,將歷代相傳的神佛等民間故事,化為生動的視覺意象,而這次展覽特別邀集府城工藝名師,共同展出其宗教類的作品。

葉澤山指出,民間流傳有「一紙、二土、三木材」的習俗,意指製作神像常見的材質,本展邀請的杜牧河、林盟修、施弘毅、陳正雄、楊忠錡、魏俊邦等工藝師,不乏受全球華人薪傳獎、國家工藝獎、台灣工藝之家等獎項肯定者,展陳的二十四件藝品創作媒材與風格雖不盡相同,但藝師們所傳達的台灣信仰深層力量,卻是一致且相通的。

台南總爺藝文中心表示,這次受邀的杜牧河以創作大型泥塑神像見長,台南大天后宮鎮殿媽祖修復正是出自其手,素有「神韻的塑手」之稱,本次展件有〈釋迦牟尼佛金身〉、〈八仙漢鍾離〉;林盟修則擅長將原本神明穿戴的銀製工藝品,變成主題式的銀製藝術品,其細膩精緻的打銀手藝,在逐漸凋零的細銀工藝界闖出另一片天。

致力於展現錫器之美的楊忠錡,師承府城錫器大師黃龍泉,對他而言,錫是一種快被時代遺忘的創作材質,其所打造的供佛〈錫燈〉,兼具傳統與現代結構的美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