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一名十歲女孩被倒塌的校舍砸斷了左腿。在醫療救護點,她面對鏡頭,忍住劇痛露出甜甜的微笑。這張笑臉感動了無數人,讓人們看到希望和力量,被網友稱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
蕭萬長說微笑第九個力量是「使人更美麗,因為微笑是心裡散發的美」。美麗並非單指容貌之美;一個人可以整容變美,但若沒有笑容,臉臭臭的,也不美了。斷腿小女孩也許沒有容貌之美,但微笑使她變成大地震中最美的人,這美就是心裡散發的美。
有人說,微笑是生活中最美麗的畫卷。世上最動人的表情是微笑,人際關係有了芥蒂,看到一張微笑的臉,不愉快的心情就煙消雲散了。一個美女、帥哥可能整天憂心忡忡,而一個容顏平凡的人可能常保心情舒暢,面帶微笑,討人喜歡,也變美了。
二○○一年,全球化浪潮席捲,台灣處於擔心邊緣化的焦慮中,《天下雜誌》、觀光局與聯盟企業等發起「信心台灣,三一九鄉向前行」。十年來,透過推行「三一九鄉微笑護照」活動,帶動超過五百萬人走進鄉鎮,逾一千五百人走完三一九個鄉鎮,將鄉土的關懷化成體驗旅行與感動。同時也透過評選在地微型商店,組成三千個「微笑聯盟」,提供旅人友善、有品質的服務。
「一抹微笑,盛開十年」。《天下雜誌》報導,當年提出的冒險作法,為台灣開創一頁新局。二○一一年國內休閒觀光收益突破五千億,台灣觀光客突破六百萬,創下新高。為什麼?因為微笑使台灣人都變美了。
去年七月,在中國大陸頗有話題性的媒體《新周刊》,以封面故事「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介紹台灣善良、熱情的民情,有大陸網友讀後說:「感慨良多啊,去台灣旅遊過的人,都感嘆那裡的人兒很美、很親切。」
大陸作家周華誠年初來台北,隨便走進一家小店,吃台灣「古早味」麵線。開店的是一對老夫婦,阿嬤聽說他們從大陸來,非常熱心,教他們怎麼吃,還為他們孩子加調料、拌均勻,不時問「好吃嗎?」看他們吃個精光,露出由衷的笑意。「第二天早上又去吃,阿嬤更開心,跟我說,剛才有七八個人帶小孩來吃,說是從杭州來的,一定是你推薦來的吧?我說是啊。」
周華誠的文章裡,阿嬤「露出由衷的笑意」、「更開心」,這恐怕是麵線特別好吃的原因,因為加了「微笑佐料」,他介紹朋友帶小孩去,除了麵線好吃,必是因為笑笑的阿嬤「很美麗」。
「三一九鄉微笑護照」活動也推出「發現.美麗台灣」短片徵選活動,鼓勵大家用影像記錄台灣的美麗與美好。其中一支得獎短片「城市中的微笑」,拍攝地點在台北市信義區,製作團隊是三個大男生,他們說:「台灣人的微笑,蘊含的不只是熱情、希望,更有屬於台灣人的溫暖與人情味。」
片中主角在都市叢林收集微笑,發現許多「美麗的笑容」:街頭藝人的豐富多彩、母子親情的可貴、以及收集免費擁抱的熱血青年,這些笑容最後合為一幅完滿的微笑,洋溢著台灣人最深刻的情感。
微笑的人最美。「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就是因為許多人面帶微笑。(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