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思考的力量》一書作者諾曼皮爾在六十年前就提出,應該「刻意用滿懷希望的態度去談論一切」,皮爾的積極思考哲學以各種形式深入美國文化,包括商業、政治、經濟及更多領域。但研究表明,以想像未來獲得成功的方式來提升人的情緒,往往事與願違。
古代哲學或當代心理學都指出另一種選擇:相反的、可以稱為「通往幸福的消極路線」途徑。這條途徑幫助人們解釋一些疑惑,比如,經濟落後國家的幸福感指數,經常比富裕國家的人民來得高。
古希臘和古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早已提出解釋:應對不確定的未來,有時最佳辦法不是去設想最好情況,而是看到最差局面。斯多葛派哲學家塞內加建議,如果你擔心失去財富,「就讓自己進食最廉價食物,穿著最粗糙劣質衣服,同時對自己說:『這就是我擔心的狀況嗎?』」
斯多葛派哲學家把這種方法稱作「預想不幸」,可以有助於削弱焦慮。用現代觀點來看,所謂預想不幸就是期望值愈低,相對的失落感也較少。心理學家朱莉諾勒姆估計,大約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本能地使用這一策略,她稱為「防禦性悲觀」。相對而言,積極思考讓人相信事情會一帆風順,但它會強化一種想法: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利,就糟糕了。
簡單來說,現代心理學家、精神醫師大都鼓勵「正面思考」,這是有根據的,「正面思考」讓人樂觀,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讓人微笑面對人生與生活各方面。但「負面思考」就一定讓人墮入悲觀深淵嗎?有人主張「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也就是說,在最不幸的時候,如果能正面看待,預想不幸,視危機為轉機,同樣能轉化為「積極思考力量」,這種「通往幸福的消極路線」,讓人更快走出消極與悲觀。
生活的實踐證明,幸福感指數高的國家,常笑而少病痛、樂觀、長壽,貧窮不影響生活愉快。蕭萬長說,微笑是很大的力量,能克服疾病,即是這個道理。換言之,笑更是一種「積極思考的力量」。笑是良好心境和情感的外在表現。情緒樂觀,笑口常開,是人體健康長壽不可缺少的條件,這在許多關於人瑞的研究上已證實。現代生理學研究證明,笑是獨特運動方式,對機體來說是最好的體操。
自古以來,笑就被看作治病良藥,健身防病法寶。金元時期的名醫張子和用「喜勝憂」,「喜勝悲」的情緒療法,治癒了許多病人。當今世界,也有各種研究笑的機構,「笑療」讓病人愉快地笑,在笑聲中忘卻疾病。
當然,沒有任何一種方法是百分之百無缺失的,「正面思考」讓人輕忽可能的失敗,而帶來更大悲痛,「負面思考」若「只有過不去的心情」,不能微笑以對,就無法走出悲觀情緒,而可能引發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憂鬱症已被列為二十一世紀的三大疾病之一,人們應在正面思考、負面思考間截長補短,才能達到「笑療」的效果。健康樂觀的笑是發自內心的自然情緒,人要永遠保持愉快情緒、歡樂笑容,首先要培養樂觀精神、「知足常樂」的思想。只有心理上的平衡和穩定,才能保持笑口常開,使身體健康。(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