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人生的歡喜 不是夢

永光 |2013.06.30
1179觀看次
字級

大陸總書記習近平提倡「中國夢」,並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運動,希望帶著中國走向均富、民主法制、文化繁榮的階段;在台灣則有天下文化雜誌出版《前進的思索》,舉凡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何處尋〉、洪蘭的〈教育創造未來〉及嚴長壽的〈我的台灣想像〉等,為這個年代發出另一種呼喚。這些呼籲,是要帶著社會國家,拓展未來的一種願景規畫。此願景規畫,用佛門的話來講,便是發心立願。

《勸發菩提心文》中,省庵大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在佛學院,大師也指導學生要有目標規畫。有學生問:「師父,佛法講活在當下,我現在跟著常住一起出坡、作務,課誦、作息都很歡喜,但是談未來不是太遙遠了嗎?」大師淡淡的說,人生如果沒有目標,就像一艘沒有座標的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中,始終找不到出路!

大師談青年的成功立業之道,便說要從奉獻中獲得快樂;從勤奮中打發時間;從忍辱中培養品德;從苦行中激勵精神;從隨緣中處理生活;從信願中增進道念。其中,大師說的隨緣,是要「隨喜他人而克制自己,是隨善隨好的正覺生活」。

譬如為建設大學,佛光山於一九九六年發起百萬人興學,每個月一百元,歡喜護持大學的成長,至今近二十年,已有百萬人共同參與。一念清淨善行,不但常保菩提心,也成為莘莘學子的貴人。

佛法講明因緣,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因之,真正的生涯規畫不在於獲得高官厚祿,而是心中有光明的引導前行。大師曾對台大的學生講說「我的學思歷程」,將生命畫成八個階段,從成長時期、學習時期、參學時期、文學時期、歷史時期等,再至佛學時期。師父強調佛光山的工作信條是四給,給人信心、希望、歡喜、方便,而他自己一路歡喜的追隨佛陀腳步,為人間佛教擘畫出巨大的藍圖。

歡迎勤於爬梳生命的年輕朋友,暑假期間來山參與「佛光山短期出家修道會」,學習如何為生命立定腳步、闊步向前;學習由內心泉湧活水,跨越虛妄夢境,實踐人生的歡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