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平 耕耘香草夢田 文/周朝 圖/曾石南 |2013.06.29 語音朗讀 48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屏東縣里港鄉土生土長的吳文平,從小就在荖濃溪畔戲水、撿石頭,對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懷有濃濃鄉土情感,一直想為地方做些有意義的事。圖/曾石南新鮮香草做成的美味料理。圖/曾石南峇里島式建築風格茅草屋。圖/曾石南位於荖濃溪畔的薰之園農場。圖/曾石南提供幼稚園戶外教學場所。圖/曾石南妻子是吳文平最佳助手。圖/曾石南香草栽培溫室 圖/曾石南紅紫蘇 圖/曾石南薰衣草 圖/曾石南 在屏東縣里港鄉土生土長的吳文平,從小就在荖濃溪畔戲水、撿石頭,對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懷有濃濃鄉土情感,一直想為地方做些有意義的事。 步入社會後,他雖曾為了家庭生計,跑遍台灣中北部各地,在都會區從事婚紗攝影、餐飲業等工作,但每每看到「休閒、觀光」的花草農園,發展出另一番特色,他就十分動心,「加上自己是庄腳囝仔,也喜歡花花草草,於是決定回到成長的故鄉,在荖濃溪畔擇地開發,經營「薰之園香草休閒農場」,親身實踐心中「花草夢田」的理想。 經營公益快樂農村 他所經營的休閒農場,在里港鄉是頭一個,「經營這個香草農場,除了一圓夢想外,最重要的是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農業,以提升農業經濟價值,營造成為屏北地區的休閒觀光景點。」休閒農業努力推廣的「三生」理念,深得他心,中年返鄉從事農耕的他花了幾年時間,就把農場經營得有聲有色。 今年「薰之園」邁入第十一年,吳文平說,為了讓現代人感受心靈的休閒,深度體驗香草植物,他採取多元的經營方式,以有機香草為主軸,開發出各式香草美食、DIY香草生活教學、學童戶外教學,以及屏東農村體驗遊。同時,積極以策略聯盟結合方式,輔助在地農業發展,促進在地農業休閒觀光,並幫助地方青年就業,資助在地弱勢團體,發揚地方文化。希望能讓在地的產業永續經營,讓公益農村、快樂農村、幸福農村,成為農村的新生活模式。 回想起二○○二年,「薰之園」初建時,只是里港鄉河堤旁的一家小餐廳,除了花卉庭園、香草溫室,餐廳小得只能擺下五張木桌;到了二○○七年,擴充農園面積,如今「薰之園」已成為占地五千坪,涵括餐廳、香草栽培、生態復育及教學等設施的休閒園區,二○○八年九月吳文平正式拿到行政院農委會的合法農場證照,十月就得到經濟部工業局創意生活產業的榮譽。 手工打造生態園區 談起闢建新園區的辛苦,吳文平興致高昂地說,「為了搭建二樓空中花園景觀區的圍欄、亭架、桌椅等設施,幾乎都是使用枕木材料,由於枕木本身質地笨重又堅硬,自己和員工夥伴用手工,以電鋸方式一一克服。」 南台灣四季的白天,經常豔陽高照,雖架起大陽傘,但每個人還是做得汗流浹背;忙到太陽下山,依然繼續幹活。輪替鋸木時,還曾經鋸壞掉十幾條電鋸鍊條,也換過數不清的刀片,每天從早上八點多開始上工,扣除掉午、晚餐時間,一直忙到半夜一、兩點鐘才收工,如此夜以繼日拚命做,整整花了十八天時間,工程才大功告成。 從小在農村溪邊釣魚、摸蜆仔長大的吳文平,對自然界生生不息,共生共榮的生態環境,心裡有著深刻的懷念與感受,「新園區的田園造景,依舊以香草植物為主題,其中,舉凡溫室搭建、草木種植、設備裝置等,絕大多數建設工作,都是由自己帶領著員工,以DIY的方式完成,且以符合自然保育的生態工法為基楚,讓草、木、水、石,或是魚、鳥、蟲、蝶,分別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然環境。」 吳文平舉例說明,「譬如要養育出漂亮的蝴蝶,在什麼環境中結蛹化蝶,就得先思考牠吃什麼食物,需要栽種什麼植樹,搭配相關的設施,如此一來,需要考慮的對象,就不只是簡單的蝴蝶,而是牠的生命共同體,也就是整個生活環境。」 保留農村樸質況味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也為了營造寧靜、自然的休憩空間,吳文平在農場園區內,裝置最簡單、熟悉的材質設施,並回收可用資源,再適地加以利用。像是一只破損的花盆,保留當做水池噴水的基座;只用三、四根漂流木,就可以架出漂亮的植栽花壇。 現在走入香草園區,放眼可見樸拙的枕木,或到溪邊撿來的漂流木,散發出一種原始、簡樸、粗獷之美。吳文平強調,既然位處於莊稼農村,就應該要有農村的味道與感覺,如果加進太過現代的藝術元素,反而會顯得格格不入,也失掉農村應有的模樣與氣氛。 吳文平的祖父,曾是民間「辦桌」(外燴)的名廚,而父親、姐姐也相繼傳承祖父的廚技,因此,吳文平當初會從婚紗攝影師轉換跑道,拾起杓鏟開設餐廳時,家人是他最大的精神支助,而選擇以香草作為餐廳主題,除了他所說的,「特別喜歡香草,香草不僅是花,也是香料植物,本來就要應用於食材上」,似乎冥冥之中,即存在著一分特別的因緣。 滿心歡喜做公益 關懷弱勢青少年 提到社會關懷問題,吳文平做得滿心歡喜。吳文平像母雞帶小雞般,常與員工一起做公益。六、七年前,園區開始每個月捐五千元,認養十名屏東伯大尼兒少家園的院生,園區裡半數的員工都加入這項認養計畫,有許多員工在這片香草園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與意義。 目前,「薰之園」數十位的工作伙伴,絕大多數都是弱勢青少年,這裡所指的「弱勢」,是指在到「薰之園」之前,有的是出自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因家庭經濟困境而休學的中輟生或身障者,抑或父母是瘖啞者等弱勢青少年。 吳文平會優先錄取這些員工,進入「薰之園」後,給他們自食其力的機會,並將園區營造成大家庭,歷經教學指導的薰陶錘鍊,從而具備優秀的職場能力,讓這些孩子從工作找回生活自信,在同伴身上找到關愛。 「想成為『薰之園』團隊的一分子,工作時必須要會『五行』,諸如學習金(焊接)、木(木工)、水(水電)、火(廚藝)、土(種植)等技能。」這些都是基本生活的面向,如果團隊成員多加用心,定可成為「多功能」的人,回歸到社會後,自身擁有本事的競爭力,自然會顯著地提升,且會讓生命過得更豐富、更踏實。 除了關懷弱勢青少年,吳文平關懷的對象,還包括「銀髮族」。他推行免費提供孤老用餐活動,持續辦理幾年後,開始配合教育部的樂齡計畫,為銀髮族開設多元的學習園地,課程中安排懂得跟老年人互動的生活專家,聽他們說話、為他們解答問題;還聘請知名陶藝老師,指導老人家捏土玩意創作;或是如何製作果醬、泡菜、蔬果沙拉、點心等課程。 每年農曆過年前,當家家戶戶都在團圓圍爐之際,許多長輩孤苦無依,缺乏親戚朋友陪伴,為此,吳文平特別為這些長輩,辦理尾牙聚餐活動,並安排趣味競賽、義剪,以及健康檢查等活動。 不同品種香草 在地變出美食 走進「薰之園」,讓人有一種後花園的感覺,香草農園裡栽種數十種香草植物與花卉,五顏六色繽紛的花朵,遠遠地就飄來陣陣花香。農場四周充滿各式各樣的驚奇,吳文平在農場內,打造了一條蜿蜒的人工野溪,栽種多種水生植物,營造成適合自然生物棲息的環境,如今已有高屏溪中多種珍貴特有魚類及蛙類棲息繁孳。 野溪旁的自然香草教學溫室,採用香草與各種豐富的植栽生態營造而成,在雨季或氣候不穩定時,也能提供各式戶外教學,最重要的是八百坪大的香草栽培園,是民眾認識香草及體驗採收樂趣的田園世界。 吳文平曾經從事餐飲服務業,由於熱愛香草植物,一直致力研究香草美食,尤其闢建農場後,更努力推廣有機飲食搭配美味養生的觀念。他的餐廳選擇在地有機農家栽培生產的蔬果作為食材,如此一來達到雙贏,可以幫助在地農民增加收益。除此之外,考量縮短食物運送的里程時間,以符合政府推動環保減碳政策,他以種植在園區內的數十種香草來入菜,不管是精緻排餐、簡餐、套餐、義大利麵,甚至是花茶熱飲到咖啡,他的廚師都有辦法將香草幻化成一道道美食。其中新鮮的香草茶,選用了新鮮香草沖泡,還變化多種風味,許多到訪的遊客都讚不絕口,因為能讓人放鬆緊張心情,釋放積壓已久的生活壓力。 除香草美食外,吳文平針對不同年齡層的遊客,介紹香草生態知識與特性,並設計各式以香草為主軸的DIY課程,指導製作美味的香草餐點、實用的生活用品與芳香療法,例如香草香包、香草防蚊液、手工香草餅乾等製作教學,還結合鄰近農場的採果、蘭花導覽、有機蔬菜採摘等行程,形成屏東特有的旅遊行程。 前一篇文章 小啟 下一篇文章 原民樂活基因 阿力曼 重回舊部落 找回老祖先智慧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王國權三代同心守護一畝田保留珍貴自然資產蘇慕容 有機 讓更多生命擁有幸福顏志文 人生勇於嘗試 樂在音樂布施陳維滄 人生下半場 追尋藝文夢 彎腰樂當環保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