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奧妙 太空磁譜儀扮要角

楊祖愛 |2013.06.28
1669觀看次
字級
探索宇宙奧妙一直是人類夢想,圖為歐洲航天局宇宙探測衛星繪出的宇宙全景。圖∕ 法新社
圖為中山科學研究院展示的AMS太空磁譜儀模型。圖/陳易辰
圖為磁譜儀 (左側圓形儀器)裝在國際太空站的想像圖。圖/美聯社
丁肇中(左二)認為科研要重視團結合作。圖/楊正敏

楊祖愛(美國太空總署太空工程師,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計畫經理)



這次的《遇見科學》主題,我希望透過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經驗分享,給對科普領域有興趣的讀者以及年輕學子不一樣的閱讀視野。前陣子,聞名全球的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博士來到休士頓,特別給詹森太空中心的員工進行一場專題演講,介紹他在日內瓦建造的偵測器AMS(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AMS的中文名字直接翻譯為《阿爾發磁譜儀》,也可以譯為《反物質太空磁譜儀》。

長期投入科學研究的丁博士在年輕時就發現了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命名為《J粒子》,重大發現讓他在四十歲時,1976年,就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享譽科學界。

什麼是阿爾發磁譜儀(AMS)呢?簡單來說,AMS是一具尋找宇宙誕生秘密的實驗室,其設計目標是要探索太空裡宇宙射線的來源,嘗試瞭解宇宙中大量存在,而且有重力效應的暗物質到底是怎麼構成的。

這樣的實驗,最理想的實驗園地當然是在太空了,而想要上太空作實驗,當然得勞駕太空中心的太空船。而丁肇中博士正是這項實驗計畫的重要推手。他在1995年開始了AMS計畫,雛型機AMS─01於1998年,由發現號太空梭執行STS-91任務時被載上太空,作了十天的短期實驗,證實在太空偵測粒子這個概念是可行的。隨後展開全功能的研究,是謂AMS-02,在位於歐洲日內瓦近郊的著名核子研究組織CERN實驗室進行。

這項計畫動員了五百多名科學家,他們來自16個國家的56所高等研究機構,台灣也是成員之一,總經費額為15億美元。原先計畫於2005年由太空梭運載至國際太空站安裝開始運作,但是NASA在遭遇了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事件後,太空梭暫時停飛,許多必須運載的機器在排班上成了大問題,國會考慮結束太空梭計劃,更是雪上加霜,因此AMS原先排在2005年的運送被取消了,丁博士遊走國會,經過斡旋及聽證後,決定再度開啟,好事多磨,終於在2011年5月,由奮進號的STS-134任務時載運至國際太空站安裝,趕上了倒數第二班太空船,這一班任務其實是NASA 特別加給AMS的,也是太空梭執行實際載運儀器的最後一趟任務。

AMS重8.5公噸,耗電量達2500瓦特,組裝好以後,要把這樣一個昂貴的龐然大物由日內瓦運到美國,送上太空船,又是一個大挑戰,結果由美軍出動C-5銀河戰略軍用運輸機運回。當C-5到達日內瓦,這個典型的歐洲小城,從來沒有看過這樣大陣仗的訪客,一時轟動全城,成了頭條新聞,AMS光彩亮麗的由美軍大叔迎回娘家待嫁,裝扮好等著NASA的太空船來接它上太空婆家。

組合的計畫是在休士頓的詹森太空中心進行,當她搭上了太空船,到達了國際太空站,還有一大陣安裝的工作要作,才能開始運轉,這些工作都是由詹森太空中心負責的,如果這一階段沒有作得周全,則整個AMS將不能運轉,導致前功盡棄,因此這一階段可說是「關鍵期」,絕不能掉以輕心。

詹森太空中心的工程師們,不負眾望,AMS圓滿運載升空,圓滿安裝於國際太空站上,圓滿開工作業,這回丁博士來訪,替我們帶來了好消息,AMS運作正常,傳來寶貴數據,比任何以往的儀器測得的宇宙射線資料都要正確得多,AMS大概可以繼續運作10到18年之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