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公布去年重大職業災害死亡及勞安檢查結果,營造業職業災害死亡人數為一百四十八人,占全部產業的百分之四十六,情況嚴重。
何以營造業的職業災害會居所有產業之首,長年以來未見有關單位之重視,提出改善之道。因此欲跨入營造業相關科系之學生,聞之色變。
公家發包的工程,若預算偏低時,則設計上對於工地安全的關鍵點,常會因此為簡陋的設計,此一「形式主義」常造成包商及其下包商能應付了事就好。
最後倒楣的就是在工地現場實際參與勞動的技術者(技術士)。若公家發包的工程在預算和底價編訂合理時,而包商低價搶標時。則負責檢驗的公家單位,更不得就原已設計有相當良好的工安衛生上,不能因包商的「公共關係」而徇私放水,才不會造成日後工地意外災害的發生。
低價搶標的包商若每次在這些公家單位施工時,被「釘得很緊」一點也不放水的情況下。
相信日後就沒有任何包商敢再搶標了,自然而然不會再有工地施工安全不被重視的問題,工程品質下降的疑慮了。
我曾在《遠見雜誌》提出「寧給外人,不給家奴的國際競圖的省思」一文中,即談到外國建築師、包商在承攬本國工程時,不會低價來訂定契約的,因此施工技品都會達到一定的水平。
少為人知的是,外國建築師因不深入了解我們在地的文化,又不能接納本國業主和本國建築師之建言,而互相溝通時。則完工之構造物,易讓我國人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現象,令人遺憾。
中下所得的營造業技術者,在目前供需均衡之際,不會為雇主不重視工地安全衛生而反抗,但日後又是如何?很難預測。
政府和營造業者都有責任,做好營造業工安衛生,使職業死亡降到為零,是所至盼。
陳文奎 (台中市/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