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通過證所稅修正案,並追溯自今年一月起生效,重點是取消散戶課稅及八千五百點課稅起徵基準,使得去年喧擾不休的證所稅改革,尚未真正實施徵稅就名存實亡。
通過的證所稅課徵對象僅有國內法人及十億元以上交易金額的股市大戶,和首次上市上櫃的十張以上股票按市值課稅等。
這項政策改革在去年立法時,就引起很大爭議,反對聲浪高漲,執政者堅持公平正義務求立法,後來與立法院妥協為修正版,立下八千五百點起徵基準,使前財政部長劉憶如去職。
現任財政部長張盛和接手通過修正版證所稅時,還信誓旦旦說,今年起可以徵收數百億元證所稅,很多人不以為然。
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股市大戶都變身為外資戶頭來避稅,部分資金則乾脆避開台灣股市,非正式統計外逃資金達數兆元,造成股市動能不足,成交量低滯。這一年來台灣股市市值蒸發達兩兆多。
造成執政者今日政策急速大轉彎的原因,就是股市成交量持續下滑,不僅影響國內經濟成長率,同時也已造成去年證交稅少收五百多億元。這是去年堅持通過證所稅立法的決策者,沒有認真考慮到的問題。
所謂「錯誤的決策,比貪汙還可怕」,台灣證所稅改革,這一年多來造成政府與民間巨大的損失,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可怕的是,竟然至今沒有一位執政官員為這個錯誤決策負責。也沒有人當作一回事。難道嘴巴講責任政治,只是用來忽悠民眾而已的廣告用詞嗎?
羅愛華(高雄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