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議題爭論不休,但台北市社會局北投社福中心認為,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需要的是一份關心和注視,因此發起了兒童服務方案「希望小學堂」,由退休老師擔任義工,陪伴在地高風險家庭的孩童,讓孩子感受愛,社工也能從中發現家庭問題,提供協助,昨天舉辦服務成果發表,指出孩子最明顯的改變,是讓「出口成髒」變「有禮問好」。
台北市北投社福中心主任許嘉倪表示,「希望小學堂」的起源意涵是「把愛傳出去」,一線社工員常在社區中看到失去功能的家庭,或隔代教養中的孩子在學校課業落後,無力上安親班,久而久之失去自信,出現偏差行為,因此社工自發性促成每周三下午,與退休教師義工,一起引導弱勢孩童寫功課。
個案童小剛原是粗魯、好動的孩子,出口成「髒」,但義工陪他聊心事,讚美他的優點,獎勵他主動助人的行為,不時再來個大擁抱,小剛自己都說,覺得脾氣變好,在校人際關係也進步,其他孩子開始喜歡他,總爭著坐他旁邊。
今年夏天小剛將進入國中,義工擔心環境改變會讓努力白費,好在小剛的表現愈發穩重,安慰老師:「以後還是會常來看望老師和小弟弟、小妹妹。」讓義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