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
■檳榔,一直受到紅唇族的喜愛,沿街的檳榔西施成了台灣特有文化。然而,在阿美族阿嬤陳晏甄的巧手上,竟搖身一變成為檳榔娃娃,原汁原味,令人愛不釋手。
陳晏甄年近六旬,從小生活在太魯閣族部落中,使得她熟悉兩族語言與文化,由於家境清寒,養成她以大自然為師,並妥善運用自然素材的簡約性格。
約十年前,陳晏甄參加政府主辦的短期就業輔導課程,當時的她僅抱著好玩心態,沒想到原民文創意外成為第二專長,經過幾年努力開發下,加上孩子長大了,已打敗家庭主婦的第一專長。
陳晏甄創作靈感,以阿美族祖靈故事為發想,如縫製的情人袋、瓶安袋、水壺袋等,上頭皆用阿美番珠縫製成太陽的圖騰,傳說中阿美族的祖先從太平洋群島飄洋過海而來,她們是海洋的子民,而太陽象徵母親。
阿美族故事意象也反應在皮雕珠串項鍊上,項鍊流蘇多用相思豆、薏苡、無患子、阿美番珠等串成代表海洋的波浪。皮革上以貝殼排出太陽圖騰,海洋、波浪、母親,讓陳晏甄的創作深烙人心。
當然最討人愛的仍是檳榔娃娃,陳晏甄以大自然循環為出發,撿回掉落的檳榔,經過曬乾、剝皮、取子、鑽洞、再黏上五官等,已需要好幾個工作天。最後,她回收製作布袋的碎布,縫製成各族衣服,給檳榔娃娃穿上,一點都不浪費。
當作品擺上展示櫃,即刻成為熱賣商品,花蓮當地人、外縣市、觀光客甚至外國人都會買回去送禮,也成了年輕人口裡最酷的檳榔文創。
一個阿美族阿嬤從家庭主婦到文創工藝師,是陳晏甄做夢都想不到的轉變,現在她專心創作,眼中散發自信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