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了年,尤其是過年,大家的印象就是一個忙字了得!在早期的農業時代,過年除了少不了的忙碌以外,還有許多有趣的除舊布新事情,等待著大人和小孩去張羅!
當然,大人看世界的角度和小孩的角度不一樣,大人迎接新年的感覺,多少有被時間追著跑的感嘆,總覺得「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而孩子們呢?仰人鼻息的日子多了,恨不得努力加餐飯,好讓身高「一暝長一吋」,這樣就可以很快「轉大人」,成為主導這世界的中流砥柱了……
「年」,除了是橫度時間的一個量度單位以外,還是一個「有趣的怪物」,這個叫做「年」的怪物,在你我的成長過程中,大概或多或少也聽過一二吧?
年給人的印象,除了以上的描述之外,你還會想到什麼呢?
如果,你是造字的老祖宗,請問,在一連串「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創造文字的意象中,你會透過哪幾種方法,讓後來的人望文生義,一眼就能夠看出「年」字的底蘊呢?
翻開字典查閱「年」字,我們要尋找的部首是「干」,干戈的干部;但是,這個擁有「會意」和「形聲」意象的年字,在創始之初,卻跟干字沒有任何一點關係。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意象中,「年」這個字長得很有趣,那就是一個人背負著成熟的禾穀的圖象;過去的農業技術沒有現在發達,一般來說,稻子多半是一年一熟,所以,秋收以後,大概也就是準備度冬過年了,因此,「年」用一個人割下的成熟稻穀背負回家的意象,也真的很貼近年的事實。
望文可以生義!這是老祖宗在創造文字的時候,給予後代子孫最美麗的禮物!從這個年字的意象上,我們也再次證明了老祖宗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