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是唐太宗少年時代就已認識的好朋友,他的妹妹更嫁給唐太宗為妻。長孫無忌文武全才有謀有略,頗有乃父長孫晟之風。
李淵於太原起兵之後,長孫無忌就輔佐李世民四處征討。更在玄武門之變中,扮演著重要的幕後策畫,幫助李世民成功奪取皇位。貞觀十七年時,唐太宗命閻立本繪製開國二十四功臣圖,並存放在凌煙閣上,開國第一功臣就是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不但是唐太宗的大舅子,更是麻吉好兄弟,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去世後,太宗於隔年命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等修《貞觀律》,一改過去朝代的嚴苛,重視法律程序與以人為本的思想。雖然沒有廢除死刑,但在死刑中卻僅存斬刑與絞刑,比起五馬分屍、凌遲處死、剝皮抽筋等不得好死的刑罰要寬鬆許多,堪稱是中國古代最為理性的法律。
長孫無忌效忠唐太宗,也是創造「貞觀之治」的大功臣。太宗愈來愈寵信長孫無忌,長孫皇后所擔憂的事情也終於發生了。
貞觀十六年,太子李承乾因為涉嫌謀反被廢,唐太宗原想立最寵愛的兒子魏王李泰,但遭到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的反對。李承乾也向太宗表示,他並無弒君之心,實是因為李泰逼迫而反。李泰甚至為了想當皇帝而對太宗說,將來他會殺了自己的兒子傳位給弟弟晉王李治。
唐太宗看清了李泰的心理,於是改立心性寬厚仁慈的李治為太子。李治在舅舅長孫無忌的大力支持下,順利接任皇位,成為唐高宗。
長孫無忌這時的聲望到達了頂點,他與褚遂良雖為輔政大臣,但長孫無忌還多了皇帝親舅舅的一層關係。他了解唐高宗其實性格懦弱,於是趁著高陽公主與房遺直爭產事件,擴張成為政治事件,把矛頭指向吳王李恪,冤枉李恪造反。
長孫無忌一生中最主要的對手就是武則天,他因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武則天的忌恨,武則天立為皇后後,長孫無忌以修史避禍,但仍遭武后核心集團成員許敬宗誣告謀反,最後被武后派人命其自殺。
歷史像一面鏡子,當年他殺害了無辜的吳王李恪,最後自己也遭人誣陷,現世報還真是快啊!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