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食的安全應視為良心事業

 |2013.06.02
1686觀看次
字級

二○一一年五月傳出塑化劑毒物事件,當月來台旅次就驟減百分之七,其中,香港旅客減少三成。這次毒澱粉事件,最能招睞觀光客的小吃都淪陷,星馬港澳旅客卻步,觀光局估計至少跌兩成,近三十萬人次。

涉嫌販售工業原料的立光農工,銷售的食品加工原料數以百計,目前只查獲其中之一,未來將追查其他品項,風暴可能持續擴大。但立光農工負責人蔡福源仍振振有辭稱,「吃一點點沒關係,不會死人!」以往檢方偵辦食品案,多數業者都推稱「不知有害」、「看大家都這樣也就跟著做!」只有蔡大言不慚。甚至說「就是因為吃了太多一點點,累積才會成大危害!」

醫師表示,工業用的EDTA-Na2雖不致造成中毒等「直接」影響,但會造成代謝腎臟負擔,增加腎臟病變機率,「間接」造成傷害。糖尿病、高血壓等原本腎臟功能較差的民眾,傷害更大。「間接」造成傷害,長期會不會死人,蔡福源能保證嗎?吃太多,累積小害才會成大危害,不正是醫師所言,會增加腎臟病變機率?

塑化劑、問題澱粉等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連環爆,立法院趕在休會前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祭出無期徒刑、千萬罰金嚴懲不肖業者,也新增「消費者求償條款」,一旦發生黑心食品事件,可向業者求償。不過,懲罰、求償都屬事後彌補,對民眾造成的傷害於事無補,若能做到事先防範,才是治本之道。這次許多大廠中槍,都說是受害者,被不肖原料供應商所害。

食品廠也是加害者。選擇原料供應商時,除了成分,價格必能影響購買與否的決策,價差三、四倍難道不會質疑其中有弊?「便宜沒好貨」的基本常識,食品大廠會不知道?在商言商,以利為先,廠商損失的是商譽和良心,民眾賠上的是健康,國家失去的是形象、觀光商機和維護國民健康的責任。

「究竟什麼能吃?」「裡面有什麼?」愈來愈成為社會大眾的疑慮,媒體教大眾看食品標示,但許多標示不清甚至不實,加上專業名詞,民眾看不懂,如何安心選擇?

專家指出,為保障食品安全,包裝上應「全成分」標示所有使用的添加物,並修正食品標示的兩大模糊空間:(一)不得以「複方」標示取代所有添加物,如起雲劑、洋菜粉、愛玉粉等;(二)不得以「功能性」標示取代添加物全名,如「修飾澱粉」、「增稠劑」等。

食品標示完整、透明,方便業者自主管理,下游廠商也不致連帶成為加害者。衛生署長期忽視食品標示與安全的重要性,該更縝密管控,以免事件發生時不知從何查起。

立院這次通過的食品衛生管理法,是當初因應二○一一年塑化劑而提出,但在立法院躺了整整兩年,直到這次澱粉事件才拿出來討論,只花兩天就完成初審,隔天馬上朝野協商,趕在休會前三讀通過,證明事在人為。立院每次在休會前挑燈夜戰,看似兢兢業業,實則是平日怠惰的廉價贖罪。

為人民食的安全健康把關,從上下游廠商、衛生署到立法院都有職責。廠商不能黑心,衛生署、立委不能沒責任心;更都要有良心,不論公私部門都應該將食的安全視為是「良心事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