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文化應該種在哲學的土壤裡

執筆人:林火旺台大哲學系教授 |2013.05.31
2483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執筆人:林火旺

台大哲學系教授

本月中旬朋友請我到國父紀念館觀賞《當岳母刺字時,媳婦是不贊成的》這齣舞台劇,演員絕對是國內一流的,尤其是方芳和郎祖筠,看她們兩人同台飆戲實在過癮。表演結束後,觀眾給予極熱烈的掌聲,但是我看到台灣藝文界的瓶頸:我們只有好的演員,卻沒有足以讓他們發揮得淋漓酣暢、動人心弦的素材。

這齣劇改編自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裡面加入許多現代化元素充滿創意和笑點,能把一個嚴肅的精忠報國故事寫成這樣,也算是一大突破。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故事最重要的主軸卻是「婆媳之爭」,編劇者用婆媳不和解釋岳飛和士兵們為何奮勇殺敵,以這樣的主題貫穿全劇創意有餘、意義不足。所以除了在表演中經常令人莞爾橋段外,完全談不上餘韻或回味,只能當成一場鬧劇。

當然我的標準可能太高,有些人欣賞電影或戲劇,目的只是娛樂,只要能看得開開心心,就達到效果。我不否認這是藝文表演的功能之一,但是如果要使藝文土壤更為肥美、吸引更多消費人口,只有娛樂似乎是不夠的。以好萊塢的電影為例,許多賣座很好、口碑也佳的電影,絕對不只是創意、笑點,而是蘊涵深刻的人生智慧,譬如李安的「少年Pi」,笑點幾乎是零,看完卻讓人沈吟再三。

所謂文化無國界,意思就是文化深層所傳達的訊息是人性的共通點,所有感人的電影或戲劇,一定觸及對生命的反思,即使涉及價值衝突,其中呈現的往往是人類共有的命運,只要是人,心靈都會受到震撼。事實上只有深入到哲學層次的戲碼,才能展現出這樣的動人肺腑的力量。

國內的電影也是一樣。年初我和內人本著支持國片的立場,首映周就進電影院觀賞《大尾鱸鰻》,說真話,我看到一半就想出場,沒想到這部片子後來居然人氣鼎盛、票房奇佳。片中賣弄不少不太高明的台式笑話,我在標準的本省農家長大,母親沒有讀過書,但從小從她口中聽到的台語,不論俚語或說教的語詞,高雅而寓意深遠,所以我不能認同說粗話才叫「本土」,其實用粗話表達本土的人是羞辱台語。這部片子到底好或不好,最好的測試就是把它放到台灣以外的地區上映,有別的國家或地區願意購買版權嗎?即使有,票房會好嗎?如果台灣藝文工作者只抱持著「自己爽就好」的心態,台灣的藝文人口很難成長,國人的藝文消費習慣將永遠停留在「外國月亮比較圓」的階段。

我的兒子讀戲劇,我一直告訴他哲學很重要,因為一本優秀文學作品傳達的只是人生中一個或幾個重要理念,可是哲學思考的是人生的一切。他對我的話很少當一回事,直到最近他碰到一位在美國教電影的老師,那位老師告訴他哲學對文學、電影或戲劇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因為它們都需要吸收哲學家反思的成果。哲學或思想是文化成長的土壤,哲學底蘊淺薄,所展現出來的文化產物自然流於庸俗、膚淺。

其實每一門學問的最高學位在西方都叫哲學博士,然而在一個經濟掛帥的功利社會,精神養料被忽視、價值被價格取代,很少人在乎哲學,更不用說哲學的重要性。可惜的是當今的主政者都在威權時代受教育,人文教育的文史哲只有文史而沒有哲,因為哲學具有強烈的批判性格,會讓威權統治者憂心,當時惟一被允許的思想教材是「國父思想」,所以他們不懂哲學,更遑論哲學的重要性;而文化部門的主導者是文學出身,也和哲學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現在的文化工作比較接近文藝,但是文化不只是文藝,文藝是文化土壤孕育出來的成果,而文化最根源性的工作應該是培養有深度的人民。可以斷言的是,一個不重視哲學、沒有思想的文化界,等於在貧瘠的土壤上播種,很難長出豐碩的果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