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從待用到永續公益

 |2013.05.29
2699觀看次
字級

台灣是有愛心,有溫情的地方。國際上的「待用咖啡」模式,隨著網路傳進台灣,現在台灣也出現許多「待用」物品,如待用咖啡、待用麵包、待用麵、待用便當。善心人將多餘數量的物品留在商店裡,讓有需要的人能免費使用,人取所需,物盡其用。

作家九把刀捐了七百個待用便當,許多人到便當店排隊領取待用便當。七百個便當,數量不算少,每天限額五十個,兩周就領光了。待用模式可以助人一時之急,但是待用模式是有時而盡的,需求卻經常繼續出現,日日存在。公益資源有限,是慈善機構時時必須面對的難題。

國外有公益企業的模式,那是企業以永續經營的方式,一面賺取有限的利潤,讓需要幫助的人共同參與企業運作,將部份利潤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公益團體有獲利的挹注,可以維持經常性的運作,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則能夠自力維生,社會的善心就能源源不絕。更重要的是,受助者能夠保持工作的狀態,維持生活的需求和尊嚴,當時機來臨時,他們可以自力更生,回到社會生活軌道中,過正常的生活。

一九九一年英國倫敦創立了一份《The Big Issue》的雜誌,這份雜誌內容包括時事、社會議題、電影,藝術文化等。乍看之下,這和市面上的雜誌並無不同。但是雜誌的發行和販售卻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以有限公司模式走一般的配售通道,另一部分則以非盈利的方式由街頭遊民在地鐵和車站販售,販售利潤歸遊民,協助遊民能獲得生活所需,讓他們能藉此繼續工作,維持和社會的連結,俾便他們重回社會生活。

這份兼具公益和企業性質的雜誌運作相當成功,不但持續經營超過二十年,且在日本、澳洲、韓國和台灣等十個國家,以不同文字、版本在不同的都市,以公益企業的模式協助街頭遊民。台灣的《大誌雜誌》在許多台北的捷運站都可以看到、買到,每本百元的售價,其中五十元為販售者所得。

台灣也有本土的公益企業模式,就是像「地瓜媽媽」。低收入的婦女批地瓜在街頭販售,雖然只是蠅頭小利,但是對於家計收入和營生,卻像暗室的小燈一樣,幫她們脫離生活絕境,讓她們家庭活得有尊嚴,活得有希望。地瓜媽媽只是逆境時的過渡;當她們自食其力,生活獲得改善,隨時可以自由選擇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待用的善心固然應該讚許,因其可解受助者一時之需,但善心和資源總是限量的。公益企業的善心和資源雖然也是有限,但卻細水長流,源源不絕,更符合受助者短、中期的需求。有些企業可以採納公益企業的觀念,釋出若干工作,提供需要幫助者能以簡單的勞力換取衣食的溫飽,不但有助於受助者生活改善,也可緩解社會問題,改善社會和企業環境,讓善心活水長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