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將原空軍總部舊址、台北學苑、華光社區列為三大重點土地開發案,財政部將此喻為「三隻金雞母」,交由國有財產署統籌開發;而台北市政府有意「插手」重新規畫這三大開發案。由於都市計畫牽涉的問題廣泛,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要留給市民呼吸的空間,這或許是一個思考的方向。
土地開發一向有暴利可圖,如果這些土地落到商人手中,註定是蓋商場或是蓋大樓。近年國有財產局釋出不少土地,台糖也在政商聯手主導下賣出不少土地。這些土地釋出後,政府雖然收到了一些出售土地的利益,但真正得利者當然是商人。然而,這三塊土地開發案的規畫既然在政府手中,就不應該以追求利潤做考量。
黃大洲擔任台北市長時期,為了七號公園開發案就曾經爭議多年,有人主張蓋商城、有人主張蓋棒球場、有人主張蓋住宅,最後在環保人士的抗議下,不作開發,讓台北市多一個肺,有呼吸的空間,最後決定種樹,成為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現在台北市民多了一個公共的休閒去處,大安森林公園也算是台北市的一個特色;當然,周邊的房價也水漲船高。
但是相對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扁政府時期出售了不少具有文化價值的土地,被改為商城和大樓,讓台北市的文化地景憑空消失,例如士林官邸的入口那塊土地被建商蓋大樓出售;陽明山中山樓的土地據說已出售要蓋觀光飯店,但目前仍有爭議。這些都是短視近利的作法,是對歷史、時代、百姓絲毫不負責任的作為。
面對這三大開發案,以空軍總部舊址為例,經建會原本規畫將它開發為「城中城」,不知道經建會規畫的確切內容為何,但必定是以商場為主的一個大建築開發案;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則表示台北市可以將它打造成台北新地標,但也不知道內容為何。地標可以是一棟奇特的建築如一○一大樓,也可以是一個有特色的文化園區,如巴黎的羅浮宮和香榭大道。
台北市不缺大樓、不缺商城,當然住宅也太過密集,如果只是想要追求利潤,交給建商開發就好了。然而台北市不能沒有一塊具有特色的文化或是呼吸空間。現在台灣的觀光事業算是興盛,國外的觀光客一波一波的來,台北市除了故宮、一○一、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之外,還有什麼地方值得觀光客一遊,甚至覺得還要再來一趟的地方?和大陸的大山大水無法相比,使得陸客只能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人文景觀是城市品質很重要的一部分,台北市的人文景觀不多,除了幾座兩蔣時代的歷史園區,只剩下誠品書店,這能夠代表台北市民的生活品味嗎?以永康街為主軸的康青龍飲食巷弄文化,呈現的只是小家碧玉的生活品味,台北市還能拿出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還能培養出什麼樣的文化人格?這是政府在規畫這三大開發案必須深入省思的問題。
大陸目前各二、三線城市都在推動城鎮化,所謂的城鎮化不外乎大量興建商城和現代住宅,台灣早已走過了這個階段,面對這三大土地開發案,不管未來是誰接手,都應該擺脫商業、經濟、政治等短視近利的因素;為台北市打造三座文化瑰寶,一則呈現當前台北市民的生活品味,二則留供後代永續傳承。這樣的開發案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