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經濟狀況不一,有些孩子可以補習或學才藝,也有部分弱勢家庭「連飯都吃不飽,哪來的錢補習」?
大高雄補教協會理事長劉秀鳳不忍見孩子因家境不好影響受教權,歷經一年餘奔走,今年共有四十二家業者共襄盛舉,啟動「育苗專案」,幫助六百二十二個弱勢學生加強功課,換算費用約二千萬元。為教育付出心力的義行,令人讚佩。
不可否認,補教並非學習的「正業」,但對功課跟不上進度或需要特別教讀的學生,適度補習應是一般家庭的做法。
然補習所費不貲,小康家庭尚能勉強應付,弱勢家庭就只能望而興嘆,久而久之,學習成效差距愈來愈大,對孩子相當不公平。
筆者認為,有愛心的補習業者,每班優惠一、兩個學生,分擔費用不多,但對弱勢孩子幫助卻非常大,如能匯集同業力量,發揮積少成多的功能,應是弱勢學生的一大福音,也可彌補正規教育的不足。
希望其他縣市有共同理念的補教業者,也能將心比心跟進,號召同業成立「育苗」補助專案的平台,訂定簡明扼要的申請條件及程序,或透過學校、家扶中心或紅十字會等慈善團體的轉介,讓更多的弱勢學生找到明亮的曙光。
陳晴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