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故事--媽媽的嫁妝

文與圖/向明 |2013.05.22
1639觀看次
字級
我那長沙老家後院放雜物的房間內,留有老老祖母當年用過的大櫥櫃。這是我們董家早年那個大家庭,文革時被打劫搶奪到片瓦無存後,唯一留下的祖產。圖/向明

我那長沙老家後院放雜物的房間內,留有老老祖母當年用過的大櫥櫃。這是我們董家早年那個大家庭,文革時被打劫搶奪到片瓦無存後,唯一留下的祖產。二弟仲儒很用心,他一邊照顧家裡的老人家(代替行動不便的爸媽去接受公審、勞動等),還有心的撿拾一些殘存的物件,放在大櫃底下的泥地中保存,我每年從台灣回去必定先到後院那雜物間大櫃底下去挖寶,曾經找出過母親裝酸梅的那個大肚磁罈(曾有散文〈甜鹹酸梅〉一文,回憶母親牙痛時半夜要我爬到條案上的磁罈中,去拿酸梅貼在她牙齦上止痛的事),去年回去,二弟為我找出這麼一隻小磁缽子(長、寬、高為12x6x4),我想了半天也想不起來這是什物件,二弟才告訴我這是媽媽當年嫁到我們董家的嫁妝之一。是舊時婦女盛刨花水梳理頭髮,使之光潔柔潤用的。至於刨花水是怎製作的,容我慢慢說來。

這種昔時婦女用以打整頭髮的刨花水是將榆木片用水浸泡,產生出透明的黏液。小說家巴金的散文〈浸最初的回憶〉中,有「一張溫和的圓圓臉、被刨花水泯得光光的頭髮」,即是指早年婦女「髮光可鑑」都是用的這一土產「美髮液」。另外清朝的辮子頭也是靠這種刨花水黏液梳整,才不會毛糙。舞台上旦角鬢腳旁的貼片更靠它黏住。

這種裝美髮液的容器叫「刨花盒」,上面有一蓋子,可以做成各種小巧的形狀。多半是由江西景德鎮的瓷窯中出產。母親用過的這一隻,蓋子已經不見了。但盒上另一面有「美人香草」四個草書字。另外發現的一隻小茶壺也是壺蓋不見,把手也碰掉了,但壼上的「詩情」二字乃勁的書法仍如新。旁邊有「甲子」年題字樣,可見年代相當久遠了。母親當年是她那一輩妯娌中最年輕貌美又能幹的一位,她是農家子女、沒讀過書,是陪我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蒙讀物才從旁認識一些字的,祖父總讚她學得比我還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