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清淨母語提供
文/竹君
圖/清淨母語提供
竹與松菊梅合稱四君子,其高風亮節的特質,一直是我欣賞的,因此也特別喜愛竹筍的料理,尤其偏愛筍湯。記得讀高中時,林同學邀請大家到他山中的別墅旁賞花、玩水、爬山。
那天,同學的媽媽一大早就去採筍,中午煮了一鍋香噴噴的水煮筍湯,令人垂涎三尺,至今難忘。我好奇的問林媽媽,這麼可口的筍湯怎麼煮,她教我一個訣竅,筍子要取材綠竹筍,最好是南洋品種,且必須新鮮、要嫩,外殼要處理乾淨。
清水洗淨後,用刀削成一邊厚一邊薄的筍片,大小要適中,大概可一、二口吃下最好,再將削好的筍片放入鍋中加上冷水,水量大概是筍片量的二倍,加一點油及鹽,煮時用大火煮到水滾一會兒,再用中火繼續煮,這期間都不能掀蓋子,直到聞到筍香大概就快熟了,再熬一些時間,就可掀蓋嘗味道了。
鹽巴不用加太多,才能熬出筍子的甜味。聽起來蠻簡單的,卻需要火候和經驗,才能煮出筍子的原味,吃出鮮嫩的口感,這種煮法最主要是不傷胃,還會開胃。筍湯的煮法有多種,一般都是添加許多配料,比較吃不出原味,其實要煮出「菜根香」非常不容易,沒有相當功夫是辦不到的。
那一餐,除了讓我吃到這一生中最好吃的筍湯,也讓我體會到,人要保有如竹子的節操、品德,如何不讓大環境汙染身心能調出「原味」,火候、時間都是關鍵。
記得明朝‧于謙作的一首偈語:「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這是勉勵人要像石灰一樣,經得起千錘百鍊的考驗,譬如遇到人情冷暖、生活貧富等等,就像在烈火窯中焚燒一樣,都要等閒承受。為了實踐一生的理想抱負,何妨委曲求全、忍辱負重「粉身碎骨都無怨」,自能「留得清白在人間」, 成就大眾。
同樣的竹子從種植到採收,煮出讓人回味無窮的筍湯,也是需要一次次的體驗,不怕辛苦,勇於嘗試,才會「熬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