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福按個讚-- 新良食運動

盧美杏 |2013.05.16
1419觀看次
字級
我們能夠享用美好的食物,應該向天空、向農人恭敬感恩地說一聲:謝謝!圖/謝梅芬

曾經有一段時日,我是「吃到飽」的狂熱分子,任何聚餐、打牙祭,一律選在這類型餐廳飽餐一頓,取餐時,我東瞄西瞧,清清楚楚感受到自己貪婪的內心蠢動著。我想起宮崎駿卡通《神隱少女》裡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而變成的豬臉。吃到飽美其名是價位划算,但其實容易縱容腸胃、摧殘腸胃,更容易輕忽了食物,造成浪費。現在,我雖仍會前往吃到飽餐廳,但自認能控制貪欲與食欲,不再虐待腸胃。

根據《天下》雜誌調查,台灣人愛吃又浪費,八百萬戶家庭一年產生四萬桶廚餘,可以堆出七十幢台北一O一大樓,平均每人每天產生零點二六公斤的食物浪費,全年浪費二千四百億元。這個龐大的數據背後,多少也反映出每個家庭與個人對食物的態度,於是,民間與各地政府大聲呼籲「吃在地、選當季、不浪費」,期許在這場「新良食運動」中,人人可以進而認識食物、珍惜食物。

我聽過某位台商朋友吹噓如何吃「大閘蟹」:大閘蟹整盤上桌後,吸了蟹膏後,蟹肉一口也不吃便整隻丟掉;大閘蟹被稱許的當然是蟹膏的甜美,吃蟹膏棄蟹肉,在對岸早習以為常,在我聽來卻覺不可思議。台商在乎的也許是「我有本事吃得起整盤大閘蟹」;我在乎的是如此浪費食物,豈不遭天譴?

為了奶粉成分標示,前陣子新聞炒得沸沸揚揚,原來奶粉裡有不少成分的糊精,孩子們泡了一杯牛奶,很可能喝下一半的糖分,同事擔憂地說:「哇,奶粉漲成這樣,結果喝下糖水,這算不算詐欺啊?我要怎麼教小朋友辨識食物成分?」我完全理解她的憂心。其實,我們對食物標示完全搞不清楚,什麼紅色二號、黃色六號、糊精、高級合成辛香料等等,真的是有看沒有懂。不僅如此,大多數孩子只認得食物,不認得食材,更不會知道食材的產地。從早晨的第一杯牛奶開始,正視自己吃下的食物,是「食育」的第一堂課。

幾年前,我在日本仙台市看過一齣兒童劇的演出,那是可果美公司的「食育」公益表演,表演內容很簡單,純粹只是教育孩子們每回吃飯前,要把筷子擺橫合十說一聲:「e ta da ki ma su」(我開動了),以對天對稻米之神表達敬意,而為了表達敬意,每頓飯都應該吃光光。日本朋友告訴我,日本人十分重視「食育」,從產地履歷、職人介紹,到食材、料理、食譜、盛具等等,「食育」形成龐大商機,讓節制飲食與講究餐桌美學,同時深入家庭文化。

飲食教育一點也不難,和孩子一起了解「食物哩程」──指食物從原產地到嘴巴的距離,強調吃在地更健康;到吃到飽餐廳,互相約束取食,建立惜物的觀念;買進的零食不妨學會看懂「食品標示」,別當傻傻分不清的消費者。

好食須配以美食、美器及美人,好的食材謂之美食、以美麗器皿盛之稱為美器、再加上三五好友一起享用則稱美人,三者缺一不可。我希望可以跟朋友帶著在地食材、五色均衡、安全安心的便當,以美麗布巾鋪在綠草地上,向天空、向農人恭敬感恩地說一聲:我開動了!

(本專欄隔周四見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