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吹薩克斯風的沈子傑氣質儒雅,才情天成。他和媽媽詹麗華從小出雙入對,替「媽寶」帶來顛覆性的新解,樂意把自己的前程和媽媽掛在一起。圖/詹麗華
台上吹薩克斯風的沈子傑氣質儒雅,才情天成。他和媽媽詹麗華從小出雙入對,替「媽寶」帶來顛覆性的新解,樂意把自己的前程和媽媽掛在一起。
從法國學成歸來,他灌錄的「末日巴哈」CD,「理所當然」由媽媽出錢出力,兩百萬的投資加上籌措過程的盡心,集合成動人的母子情深。專輯製作人蘇通達在 Facebook就寫著─有位氣質高雅的單親媽帶著從法國學音樂歸國的兒子來,說要幫巴哈大改造,我絕對要讓這個母親為兒子感到無比的驕傲。
四歲學琴,高中擔任管樂社社長,沈子傑選大學科系時,也曾想過讀音樂,但媽媽經紀過很多成功的音樂家,在他們身上看到毅力與自律,「但是,兒子,你沒有。」彈巴哈會在鋼琴邊睡著,平常又懶於練琴,沈子傑自知條件有限,於是跟隨媽媽的腳步填上東吳大學政治系。
才念了半年,一紙退學通知單引來媽媽的眼淚和咆哮,陷入比美蘇冷戰還恐怖的視同陌路。沈子傑自己到巷口打工,回家鎖上門,也鎖上溝通,一直到決定去巴黎學音樂,母子才逐漸化冰。「這樣半途出家,真的行嗎?」這句沒被視他如子的詹宏志說出口的話,像勢利的巴黎人常丟出的問號,「Vous parlez francais?」
不過,媽媽和詹爸爸還是用海明威一句話為他鋪出巴黎留學之路。海明威這麼說,如果你有幸年輕時住過巴黎,那她將永遠跟隨你的餘生,不管身在何處。因為巴黎是一場可攜式的饗宴。
拖著一只皮箱,法文也不通就勇闖巴黎,沈子傑自知是來學習的窮留學生,多大的困難都要克服。「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我一定要生氣勃勃,歐洲苦貴,日子並不寬裕,但我苦中作樂,隨遇而安。」
以前只能在CD裡聽聞的大師,像魔鏡夢遊般出現眼前,還常跟他平起平坐說,「等會音樂會結束,你在門口等我,我們去喝一杯。」回想起來,幾度絕處逢生,遇到一個亦師亦友的好老師,不辜負流動的饗宴帶來的藝文涵養。他體會,「出國留學就像和原先的自己搏鬥,一場與舊習慣對決的儀式。」時間是最好的檢查者,耐心則是最高明的指導者,原以為窗戶轟然關上,沒想到另有一扇門已悠然開啟。
已從巴黎歸來而投入台灣樂壇的沈子傑清楚知曉,在音樂領域上,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到了一段時間,一定會持平。這時,難免因沒有進步,沒有突破而感到挫折,「靜下來想一想,才知那只是緩衝期,為了下一次的進步而做準備。」 獲得法國薩克司風比賽最高榮譽,沈子傑會在音樂的路上,成為人生勝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