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郵票認識世界遺蹟】 吳哥古蹟

文與圖/梁國興 |2013.05.01
1538觀看次
字級
()圖/梁國興


地點:離柬埔寨首都金邊以東二四○公里的暹粒省

入世遺日期:一九九二年



六百餘處的古蹟散布在四十五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中的吳哥,是由巨大石塊組成的建築群,包括:石塔、石屋、石刻浮雕;它的主要建築有吳哥窟(或稱吳哥寺、小吳哥)、吳哥城(或稱大吳哥)、巴戎寺、女王廟等。吳哥是真臘王國統一柬埔寨後的國都。



吳哥古建築於西元八○二年開始興建,工程經歷四百年才完畢。一四三一年吳哥在暹羅兵攻打時遭受嚴重的破壞後而被放棄,國都遷移至金邊。這座文明古都經過數百年淹沒在森林裡,一八六一年才被法國人重新發現並重修。




吳哥窟是由砂岩石重疊切成,通常每塊石頭重約一至八噸。全貌猶如一座方形的石城,四周有一道寬廣的河溝環繞保護()。




內部有三層台基,第二層台基四角各有一尖塔,第三層的聖塔高約四十二公尺,五塔排列氣勢宏偉壯觀() 。每層台基皆有可有浮雕的迴廊環繞。長達八百公尺的浮雕顯示當時高棉藝術的嫻熟與多樣化()。




它原先受到印度教的影響,十三世紀時因國王信奉佛教,吳哥窟就多供奉了一些佛像。目前吳哥窟的印度教色彩還是很濃厚。




吳哥窟的浮雕常出現伎樂飛天,他們手舞足蹈,體態優美,神情愉悅,充滿青春氣息與動力的感覺()。




吳哥城離吳哥窟四公里(),為四方形,面積十平方公里,城牆由赤色石塊切成。城中的巴戎寺,塔基四周排列著猶如群山起伏的石塔四十八座,每座塔頂四邊均有微笑的菩薩像,它們是聞名世界的「高棉的微笑」,有人說它們代表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這二百尊凝視四方,充滿慈祥微笑的菩薩像()滋潤著處在戰亂中人們的心靈。與吳哥窟不同的地方,是國王興建吳哥城時,高棉已是一個佛教王國,因而吳哥城的佛教色彩更為濃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