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爸爸辛苦了,謝謝!」、「 媽媽,你要加油!」、「老師,謝謝你!」當三十二歲的智能障礙工作者阿明得知獲得「第一屆社會事業金讚獎」,他由衷感謝父母與老師,年近九十的爸爸也很感動,想不到阿明能成為家裡的經濟支柱,甚至因為工作認真得獎、被社會肯定。
主辦單位第一社福基金會表示,智障青年從「經濟依賴」轉換成「自食其力」的角色,深具意義,未來表揚對象將擴及更多社會事業工作者。
「這是智青第一次的勞動節紀念日。」今天是五一勞動節,第一社福昨天舉辦第一屆社會事業金讚獎頒獎,表揚六位在工作崗位認真盡責的智能障礙青年。首屆對象由在第一會福工作的六十二名智青評選,也發出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張名片,象徵成為真正的勞工。
智青能做的事不少,學習就業技巧的時間雖比一般人更多,但只要態度夠認真,就能從事清潔、手工藝、烹飪等工作,生活穩定,像阿明父母年事已高,就能靠他的收入撐起家計。
多重障礙的三十九歲阿銘,,在國家研究院動物中心服務六年,從裝木屑墊料、摺工作服、洗衣服到街道清理,全都難不倒他,樂在工作,一絲不苟。
中度智障的阿志,在台大原子分子研究所工作二年,曾連續七個月犧牲假期,陪新人阿誼適應職場。評審認為,在功利社會的今天,還能懷著感恩的心回饋,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