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是位專業經理人,因能力強、脾氣倔,在公司裡,一向恃才傲上,常不把領導太放眼裡。商場打滾多年,換了數家企業,他只由衷佩服過兩個頂頭上司:一是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另一則是明基中國前老總曾文祺。
多年前,曾文祺在大陸創造了「明基奇蹟」。大陸傳媒譽他為「明基教父」,形容他是「營銷天才」,也說他公司經營到「所有明基高層的笑容都很招牌,瞇起來,眼睛都不見了,只聽見樂呵呵的聲音」。正因如此,許多記者都樂於採訪他;其中,還包括了後來成為曾文祺妻子的蘇州電視台主播。有記者描述,曾文祺「比北京人能侃、比東北人能忽悠、比江浙人更有傳統文化底蘊」;當時,他的全銜是:明基電通中國行銷總部總經理。
後來,他攜妻帶小調回台灣。蘇州待十多年,回返台灣,他沒住台北內湖明基總部附近的高級住宅區,反落腳在他從小生長的老台北大稻埕迪化街。前陣子,他帶我逛迪化街,走了一下午,說道,大稻埕是全台北最接得上地氣的地方。他寧可花時間通勤,也要讓小孩在有地氣的地方成長。
迪化街是條老街,是條鮮活的老街;直至如今,依然是全台灣中藥、布料、南北貨的集散中心;每年春節將屆,這兒的年貨大街必都萬頭鑽動。迪化街的居民多相熟,往來也緊密;在這兒,很容易看到老台北人的從容與厚道。迪化街還有座城隍廟,廟極小,人氣極旺;那兒終年馨香裊裊、煙火繚繞;廟會時,更是鑼鼓爭喧、陣頭競鬧,最有台灣民間的陽氣與喜樂。
曾文祺這麼一路介紹、沿途指點,霎時間,迪化街就觀之不盡了。踩在這條老街,曾文祺很踏實,也很自在;在此,他緊緊綰合著台灣民間,也聯繫了更根源的中國文化。迪化街有家戲館,專演傳統戲曲;那天樓下,搭好了戲棚,傍晚正要演歌仔戲;曾文祺看著戲棚,言道,很佩服我家小孩那麼小就看京劇。他明白戲曲的重要。當年在蘇州,他就常帶著記者聽蘇州評彈。這回他還寫了信,要我推薦京劇光碟,打算讓他兩個稚子也開始接觸戲曲。
曾文祺喜歡真實而鮮活的中國文化,也喜歡植根於民間又深具底蘊的文章;他勸我多寫。回返台灣後,他負責明基旗下一家電影公司,也和中國時報合作挖掘全球華人的電影小說;這幾年,還把流行樂團「五月天」成功推展到大陸。他淡淡地說,這些事,無非就是抵抗「哈日風」與「韓流」罷了!他更看重的,是像我那樣的文章。他向來明亮開朗,但說到這兒,竟有那麼一點嚴肅,言道,「你現在不僅是立言,其實也是立功與立德」;我一聽,只搖搖頭,笑著說,還差得遠呢!
那天晚上,他送我到捷運站,起了風,有點涼。我聽曾文祺談著民間與文化,看著他腳下即使上班也同樣的那雙球鞋,忽然想起,下午在捷運站接我,我對同行朋友介紹,「這是曾總」;他只平靜地淡然言道,「別叫我曾總。」